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凝心聚力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体系韧性,并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
11月27日,来自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的领导、嘉宾齐聚“2020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金融安全。
金融创新给金融安全带来挑战
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数字经济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有很多的新产品,第二个挑战是安全问题,第三个挑战是不当竞争问题。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燕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为金融提供服务,tech只是提供技术手段,把金融做得更有效,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金融的创新,金融创新在给金融安全带来挑战。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谢平以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事件举例称,从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可以看到,交易商协会自律监管是有限的,特别是处罚是有限的。这次债券违约也揭示了我们国家债券市场在市场有效性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监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李欲晓表示,在数字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但同时,金融业务因情况复杂、涉及资产价值高而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其中,金融资产更是遭受网络攻击的重点风险区。李欲晓强调,由于金融业和科技加速融合的过程当中,新业务、新技术大量涌现,新型的安全风险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不仅会威胁用户利益,也可能给金融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务必高度重视金融网络安全。
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指出,国家金融安全有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手段如何保证整个体系的安全,二是如何保证人民币的安全稳定和繁荣。
在安全保障前提下创新发展
郭为表示,“未来的数字技术是开放融合的,必然带来新的安全挑战。过去的安全是被动的,通过不断加密、加探头等方式发现安全问题。新安全,是自主、主动的安全,一方面是国家谈的信创,另一方面是基于零信任的安全架构形成新的安全体系。”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从业机构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安全发展之路,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优先的位置上,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妥、审慎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同时,李东荣认为从业机构不应走极端,为追求绝对安全,在创新发展方面一味缩手缩脚、停滞不前,“我们不要因为怕风险不敢创新,不敢探索,这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张晓燕表示,金融创新在给金融安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好的一面,一个是大数据改善了征信质量,和传统的银行信用评分相比,互联网的足迹能够有效地预测消费者的违约概率。
李扬表示,“数字经济的潮流是势不可当的,我们所有的活动都会被卷入数字潮流之中。我们的监管、我们安全的一套体系要与时俱进,跟上数字经济发展的特征,跟上步调。现在我们能知道的解决办法,无非是两个思路,第一个思路是监管机制,第二个思路是行为监管。”
北京市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延红在演讲中指出,房山区全面积极投入北京市“两区三平台”的建设,并且进一步聚焦金融科技安全产业,支持企业加强金融科技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强化在风险防范和金融机构领域中的应用,全力打造金融科技安全产业集群。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成立五年来,已入驻企业达到600多家,累计税收总额超过10亿元。作者:余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