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妹校长有着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曾荣获西安市优秀教师、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西安市骨干教师、碑林教育十杰等多项荣誉称号。 有思想和涵养的校长,无疑是文明校园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样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明灯。约了两次才见到校长吴巧妹本人,采访她的那天,虽然特别冷,见到吴校长后,她亲切和蔼,温文尔雅,谈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情况,温婉的语气像初夏清香的荷叶,让人从心里感到阵阵暖意。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发展
2016年6月,吴校长初到何家村小学,本学区学生不到20%,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附近其他学校就读。面对严峻的生源危机,怎样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她深入一线倾听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声。多次奔波上级教育部门、餐饮公司和施工单位,组织修建了设备齐全的灶房、修整出了温馨整洁的学生宿舍,办起了日托班,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和广大教师的早午餐问题。同时日托班规范的管理也成为了学校的亮点,吸引了部分优质的生源。
她反复翻阅学校的老档案,向老教师、周边群众了解何家村小学的历史,挖掘能够承载何小近百年厚重历史的校园文化,最终确立了“荷”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吴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始终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无论学生带着什么样的痕迹来,老师都要爱学生,对学生和家长热言热语热心肠,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言行,影响他们。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养成入校即静,入室即读的好习惯。”
从一名语文老师、教导主任到校长,她告诉记者:“像改变自己的家一样改变这所学校。2017年暑假,为做校园文化两个月假期没有休息,2019年骨折,为了不耽搁工作,干脆住在学校,手把手教指导老师做课题,跪在椅子上完成课题报告。学校一点一点在变好,老师一点一点在进步,她特别欣慰。学校虽然规模上不大,但历史悠久,老师把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渗透在各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发展。”在她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学生人数在短短两年间增长200多人,本地学生人数增加到90%。
彰显荷之采展示荷之韵
2017年起,学校启动了“荷文化”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每一个细节处处体现出“以荷立品,以和善行,以合共赢”的主题文化,学校的办学品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始建于1921年的何家村小学即将迎来建校百年的日子。生机勃勃的何小处处彰显了“荷文化”这一主题:低年级孩子“小荷才露尖尖角”——做合格的何小少年(荷趣),中年级孩子“映日荷花别样红”——做有担当的何小少年(藕香),高年级孩子“香远益清”——做懂尊重的何小少年(莲韵)。除了文化课之外,学校不断加强德育教育。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德育教育,社团将多种传统手工艺术与创客教育融合。其中,《扎染》课程还是三四年级学生的特色社团课程。与此同时,学校着力开发“荷文化”系列校本教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目前推出了五六年级的校本教材,其他年级的校本教材正在审核中。
精致发展育有温度的学子
吴校长说:“学校有一个传统的漂流日记活动。在漂流日记里,孩子记录自己想说的,感兴趣的以及喜怒哀乐忧思惧;家长分享育儿经验、困惑,对学校和老师的意见建议;老师定期给出评价和指导。看似小小的一本日记,漂流的不仅仅是文字,更传递出友情、信任和智慧,成为凝聚和发挥家校共育合力的纽带和使者。”
近年来,何小办学成果显著,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示范家长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等荣誉。百年老校何小,在大学南路小学名校+教育联合体的带动和帮扶下,稳步提升质量,焕发新的生机!在谈到未来的定位时吴校长用“精致发展”四个字作总结。具体体现在:育人的精致,教师的精致,最终培养精致的学生。吴校长说:“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健康和快乐的,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通过小学阶段的塑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何小的教师都能做有温度的教师,努力实施有温度的教育,培育有温度的学子。”(记者马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