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扶贫事业20年,张雷威先后担任过驻村干部、挂职副县长、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等职务,走坏了至少40双鞋,一步一步地踏平了群众脱贫路上的坑坑洼洼。
村民的自家人:工作日记写下56个村情况
今年65岁的张雷威有写工作日记的习惯。翻看他的十几本日记,村民家里有哪些人,户主是石工还是木匠,谁家孩子上学,哪家有人生病……榆林神木、吴堡、米脂等6个区县19个乡镇56个村的情况,他都写得明明白白。
张雷威解释说,你情况摸得越细,给村民办事才能办到他们心坎里。
每到中高考临近,张雷威都会叫上一两位老师到考生家里,补补课、谈谈心;隔上一段时间,他又邀请医生到有病人的村民家中,问诊治疗。20年里,张雷威把村民当成自家人,乡亲们也把他当自家人。
如何能在农村开展好工作?省内外不少年轻干部找他取经。张雷威是这么说的:“你拿着政策去,村民根本听不进去。一进门,鞋子一脱,上炕和村民拉家常;渴了,水缸里舀上一碗水咕嘟一喝;饭点到了,村民家里的红薯就稀饭……别看都是小事,村民就认这个。”
最让老百姓服气的,还是张雷威的“金点子”。“玉米从根部向上数,到第三片叶子发黄的时候就可以收了”“母羊好,好一窝;公羊好,好一坡”,很多村民自己都不知道的农业“冷知识”都是他告诉大伙的。
致富的带头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8年,张雷威带领村民成立米脂县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户+非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合作社整合村民土地6.2亩,社员67户,其中贫困户42户,占63%,贫困户100%参加合作社。入股分红的模式针对性地解决了贫困户无劳动力、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的问题。目前合作社已经采购关中秦川牛等4个品种102头,远期计划养殖120头以上肉牛,达到中型养殖场规模。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张雷威的扶贫思路。2017年,张雷威牵头成立陕西省第一个“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一批热心的劳动模范、第一书记、农牧业专家自发义务为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服务队组建以来,足迹遍布榆林地区13个村,指导脱贫攻坚,建设光伏发电站、肉牛养殖场、白绒山羊养殖场、小米杂粮加工厂、粉条加工厂、养鸡专业村、香菇大棚、千亩山地有机苹果园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张雷威表示,“我要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等措施,把现有的养殖专业人员培养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打造一支永不离村的工作队,让村民实实在在地过上好日子。”
如今,张雷威心里头还有一件大事——要把李站村打造成榆林的首个“富硒生态村”。“富硒玉米碾成富硒粮食,秸秆拿去喂牛,转化并产出富硒牛肉,此外还有富硒苹果、富硒黑米等,增加这些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记者石喻涵实习生王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