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带动更多的同志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这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西安邮区中心局邮件运输中心驾驶员张忠海在日记本里写下的感受。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张忠海和我省的另外62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见证陕西水果走出去
张忠海今年50岁,从北京回来后的第二天,就又握住方向盘开始了运输路。“我就是个平凡人,干的也是最简单的事,不会因为评上了劳模就发生什么改变。”的确,驾驶员的工作也许并没有什么高难度,但17年行驶260万公里没有一起交通事故就是他的本事。
在西安,每天都有二三十万件农产品通过邮政运往全国各地,每单可享受0.5元到1元的运费补贴,是邮政扶贫的重要抓手。此外,周至的猕猴桃、白水的苹果、渭南的冬枣、陕南的木耳……如今越来越多的陕西农产品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张忠海成为了亲历者之一。
“过去我们南方直达邮路只有南京,从2014年开始,慢慢增加了上海、苏州、杭州、长沙、广州、南昌。”张忠海介绍,不仅是线路增加了,车辆和货物的数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都是小车,每趟还不一定能装满。现在不仅换成了大车,每次货物都垒得实实的。”
关键时刻想做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今年大年初一一大早,他便接到调度中心电话:“今晚要安排一辆车去武汉运送防疫物资,单位派你去,有什么困难吗?”“没问题,啥时发车?”身为退役军人的他想都没想,一口答应。
执行紧急任务,张忠海并不陌生,跑长途也是家常便饭。可这次,他面对的不是惯常的路障、疲劳,而是向高风险区逆行,病毒时刻都可能“找”上他。
晚上10时,医疗仪器、化学试剂等抗疫物资已装车,张忠海和副驾驶乔毅军戴上口罩、帽子、手套和护目镜,向送行的领导、同事们挥了挥手,系好安全带,缓缓向大门外驶去。车窗外,一排排整齐停在院子里的绿色邮车,像老朋友一样,向他默默作别。
1月26日7:30,他们到了湖北枣阳服务区,天已大亮,寒风刺骨。两人把车停好,泡上方便面,打开面包袋,开始大年初二的早餐。
中午12时,武汉市邮区中心局几个大字,终于出现在张忠海眼前。穿着白色防护服,背着蓝色药箱的工作人员立即过来,给邮车仔细消毒。接货的人张忠海不认识,更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他们近乎奔跑接货的状态,让张忠海觉得自己跑的这一趟,值了。
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到3月,张忠海和同事共往返武汉18次,担心的只有一件事——千万不能因为感冒误了事。
当记者问及援鄂之行是否害怕时,他回答:“面对当时的情况,我就想着要做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记者石喻涵实习生王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