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梁红娟 记者 阮班慧)“虽然我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生命的宽度我自己说了算!不管最后的治疗结果如何,我都愿意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2月2日上午,西安大兴医院消化外科医护人员特意为魏阿姨组织了一个郑重的器官捐赠仪式,帮助阿姨了却她的心愿。
魏阿姨66岁,自来山西侯马。今年6月确诊为胰腺癌,曾在外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5周期的化疗。两月前出现四肢、面部皮肤粘膜黄染。11月3日,为求进一步治疗,魏阿姨慕名来到西安大兴医院消化外科。
根据魏阿姨的病情,施海主任与老师王为忠教授共同商讨制订手术方案。11月13日,施海主任亲自主刀为魏阿姨行剖腹探查术+胃空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
术后,王为忠教授多次到病房查房。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护理,魏阿姨恢复良好,不但退了黄,气色也红润了许多。问及为何要提出捐献器官,魏阿姨情不自禁地说道,“我要感谢大兴医院消化外科医护人员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感谢他们把我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正是因为这样,我就想我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能最后社会为再做点贡献,我感到很欣慰。”
在病床上,魏阿姨给记者读了自己手写的《声明书》:“我是一名癌症患者,癌症是重疾的一大杀手,迟早有一天上帝会请我去喝咖啡,无论治疗结果如何,不管时间长短,在我余生之年发出肺腑的庄严宣誓。我愿意把我全身能用的器官全部捐赠给最需要的人,我相信我家人和亲朋好友对我这种果断的决策和想法会理解并支持的。感谢大家!!!”字里行间饱含着老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开朗开明、理智果敢的魏阿姨,用一纸声明书打动了身边所有的人。
提起魏阿姨的决定,作为她的主刀医生,施海主任更是充满了感情,“魏阿姨在手术前给我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无论手术结果如何,都自愿捐献器官的心愿。这封信让我深受感动。大部分患者手术前都会焦虑、害怕,更不要说想到去帮助别人。像阿姨这样大义凛然,关键时刻还能有这份大爱,确实令我钦佩。我们会全力以赴,用最好的技术让阿姨这样有胸怀、有爱心的人在大兴医院得到满意的治疗。”
细心的魏阿姨对照顾她的每位护士都印象深刻,提起这些姑娘魏阿姨也是赞不绝口。护理部主任雷晓芬讲到,“从阿姨身上我们学到一种大爱精神,一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去学习。”
在与家属交流沟通中,魏阿姨的儿子姜警官,特意给党委副书记梁红娟发来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了他和妹妹以及父亲,对母亲这一决定的理解。姜警官讲到,父亲是一位老刑警,母亲在司法系统工作,或许是职业的缘故,他们这个家庭对生死的态度看得更淡一些。女儿讲到母亲,更是既心疼又自豪。原来,魏阿姨的网名是“红蜡烛”,平素里就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总是替他人着想。一辈子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西安市红十字会、西安市眼库银勇主任为魏阿姨颁发了《角膜捐献志愿登记荣誉证书》。银主任介绍,角膜病是我国第二大致盲眼病,全国每年有数以百万的患者在等待角膜,而我国每年角膜手术量还不到一万例。很多患者因为角膜材料短缺,无法重见光明。
消化外科施海主任谈到器官捐献,施主任感触很深,他说“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中国传统观念和伦理观念的影响,器官捐赠和遗体捐献,许多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尽管中国在器官移植技术领域虽然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但是在临床上开展工作难度很大,制约了器官移植临床救治和移植医学的发展。魏阿姨的举动,是对医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把我的角膜给需要的人,让他(她)替我继续看着这个美好的世界。”魏阿姨郑重地在《角膜捐献登记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没有永恒的物质,只有永恒的精神。
生命留余香,这就是爱的传递。
这份爱,温暖着寒冬里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