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颈静脉穿刺反向 封堵术 在西安完成

世界首例颈静脉穿刺反向 封堵术 在西安完成

栏目:视觉记者:时间:2020-12-21 22:25:36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三秦网讯(通讯员 李晨皎 记者 阮班慧)  12  月  16  日,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张玉顺手术团队历时五小时再创奇迹,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颈静脉穿刺反向  完成经导管  卵圆孔未闭合并  房间隔膨出瘤封堵术  。

     “医生,我爱人才四十多岁,怎么就脑梗了?肺栓塞了?你救救我们吧”。  11  月的一天,陕西渭南患者王先生的爱人,慕名来见西安交大一附院结构性心脏病科张玉顺教授,原来  王先生两个月前突发左上肢肢体活动障碍,无法正常活动,上肢无法抬举及持物,在当地医院急诊进行头颅磁共振提示“脑梗死”,遂在当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不幸的是又引起脑出血,转诊到西安某医院治疗  4  天后出院。出院一月又出现胸痛、咳血和气短等症状,检查又发现肺动脉栓塞,继而在  一家医院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双下肢静脉又长满血栓,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均无解决方案。  原来王先生是由于静脉血栓通过“未闭卵圆孔”进入脑子里造成了脑梗,后又发生肺栓塞,现在要溶栓或抗凝治疗,医生又害怕小血栓经过滤器再次引起脑梗死。真是“前怕老虎后怕狼”啊!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医生向患者推荐了“中国封堵第一人”、  POF  手术最权威专家张玉顺教授。

       15  日全科举行术前讨论,超声医生杜亚娟说,  患者不但有卵圆孔未闭还合并有房间隔膨出瘤,下腔静脉滤器已被血栓完全堵死,双下肢严重水肿。也就是说,准备置入卵圆孔封堵器的常规路径被堵死了,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王星烨主治医师提出,  患者中度贫血、肝功能不全。因下腔静  脉滤器以下血栓阻塞,且卵圆孔大,如强行穿滤器按常规方法封堵卵圆孔,有可能使微小血栓脱落风险导致反常栓塞并再次引发脑梗死。国外曾有报道经肝静脉穿刺入路的方法,但患者肝功能很差,家属有顾虑。

       张玉顺教授了解患者整体情况后分析认为,常规封堵卵圆孔很简单,但该患者因为入路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既往碰到类似问题,通过上腔静脉封堵过房间隔缺损,有一定的经验,但反复查阅文献未发现封堵过卵圆孔,主要原因是从上腔静脉封堵卵圆孔,就像“倒着走路或爬山”,比预想要困难得多,要做好各种思想准备,特别是没有“成品”的导管和导丝,需要自  行制定。

 

         12  月  16  日,全球首例颈静脉穿刺反向  完成经导管  卵圆孔未闭合并  房间隔膨出瘤封堵术  ,在交大一附院进行。  因为手术的复杂性,原来需要  2  人完成的手术,现在需要更多的人来配合,王星烨医师、谢学刚医师、何璐博士及介入手术室的配合护士们,  张玉顺教授组成了强大的手术团队为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果然如张玉顺教授所料,用现成导管很难找到卵圆孔,张教授团队反复用普通电吹风成型导管,好不容易找到了卵圆孔,但因“倒着走路”导丝又难以到位,反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应用左冠导管、  MPA1  导管、  180  度抗折输送长鞘、两圈半导丝  等器械,完成卵圆孔未闭并房间隔膨出瘤封堵术。原本  20  分钟的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因为患者的病况特殊,张玉顺教授手术团队的医生们扛着沉重的铅衣整整耗时  5  小时,最终成功完成了完美的封堵手术。此次手术在手术方式上突破创新,克服原下腔静脉入路受阻困难,减少全麻风险,未使用经食道心动超声监测,减轻患者痛苦,简化手术术程。使患者手术风险降低,得到最大获益,还降  低了手术花费。

       据了解,在张玉顺教授的带领下,西安交大一附院结构性心脏病科不断创新屡创奇迹,继完成世界首例“应用室间隔封堵伞封堵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术”后,又再  创世界首例“颈静脉穿刺反向  完成经导管  卵圆孔未闭合并  房间隔膨出瘤封堵术  ”。



[编辑:阮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