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秦闻APP联合重磅发布2020年度陕西十大文物新闻。
一、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遗址被美洲考古学会列入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遗物
石峁遗址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省的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成功入选。研究团队认为,疥疙洞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具有典型的早期现代人特征,是中国南北过渡地带秦岭地区首次发掘出土的早期现代人化石。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连续9年的系统考古工作表明,作为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或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
2020年12月,由美洲考古学会(AIA)评选的近十年(2011-2020)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石峁遗址榜上有名。
二、陕西发布秦岭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成果
2020年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场活动现场,陕西省文物局发布了秦岭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成果。
这次调查的范围包括省内秦岭地区的46个区县,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在面积约为95000平方公里内的海拔410-1500米处。初步核查秦岭区域内文化遗产150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56处。
三、陕西首次考古发现颜真卿书丹墓志
2020年11月1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新发现的一方颜真卿书丹墓志。颜真卿现存世书迹以传世碑刻为主,其中以河南洛阳《王琳墓志》时代最早,为开元二十九年。本次发现是目前国内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
四、陕西68个县(市、区)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陕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启动
2020年12月31日,陕西省文物局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5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703件(套)。
此前,在国家公布的两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陕西涉及川陕、陕甘、陕西长征和陕甘宁四个片区共有10个市68个县(市、区)被列入。
2020年4月16日,“陕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项目正式启动,这是陕西在省内全面专项普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后再次针对陕南开展革命文物调查、规划和保护合作协同推进的一次有益尝试。
五、陕西出台推进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意见,公益诉讼助力文物保护
最高检发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陕西保护明长城镇羌堡行政公益诉讼案在列
2020年3月25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明确将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等领域案件纳入公益诉讼。2020年6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文物局联合出台《关于协作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20年初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建立检察机关和文物部门的合作机制,这是陕西在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工作中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六、陕西文博优秀社会教育工作者“星火奖”评选成功举办
2020年5月14日,陕西省首届文博优秀社会教育工作者 “星火奖”评选揭晓。此次评选活动自2020年1月份启动以来,各地市、各博物馆进行积极推举,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条件进行了严格、审慎的评审,共评选出马青云、何宏、金凯、张娴、王颖娟等56名文博优秀社会教育工作者分别获得“星火奖社教工作终身成就奖”“星火奖社教工作突出贡献奖”“星火奖社教工作最佳风采奖”“星火奖社教工作特殊奉献奖”“星火奖社教工作爱岗奉献奖”。
七、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修复保护砌体坍塌
2020年8月8日9时许,位于西安市新城广场西南侧的明秦王府城墙遗址修复保护砌体突然坍塌,行经此处的4辆汽车受损,4人受伤。“这次坍塌的部分是过去对原城墙遗址保护性的措施,事故主要是最近雨水较多所致。实际上这个情况早有察觉,采取(保护)的方案也已经出来了,还没来得及施工就发生了坍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教授陈平介绍,工作人员正在对受损墙体进行检测,要等检测结果出来后才能制定具体修复保护措施。
八、秦始皇陵保护“禁止行为”有新规,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面向社会征意见
“禁止建设歪曲、损害秦始皇陵真实性的各类人造景观、景点”“禁止种植危害遗址文物安全的植物和其他可能损害文物安全、改变遗址区历史地形和环境风貌的行为”......2020年7月,陕西省司法厅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将陕西省文物局起草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九、陕西复原2800年前青铜轮牙马车
青铜轮牙、玉雕装饰、成千上万的绿松石“贴面”……经过文物保护工作者连续几年的修复,宝鸡岐山县周原遗址贺家村出土的“青铜轮牙马车”于近日保护清理完毕。2020年7月30日,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举行的“周原出土西周铜饰车與实验室考古阶段性成果汇报会”上,文物专家现场揭秘这乘被誉为西周“第一豪车”的修复过程。
十、陕西研发国内首套博物馆公共卫生防疫监测系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
2020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其中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发的“博物馆公共卫生防疫监测预警平台”项目成功入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后期全国复工复产的总体要求,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指导下,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多家博物馆及社会力量进行联合科技攻关,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博物馆公共卫生防疫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陕西省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既有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快速部署和应用,避免了资金和物力的重复投入,提升了我省疫情期间博物馆行业管理能力和水平,也在全国博物馆系统中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