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讲授止血包扎方法、开展灾害逃生演习……4月26日,陕西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公益项目培训会在西安培华学院举行,来自西安市未央区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为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防灾减灾课。
作为社会组织,西安市未央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关注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孩子们的平安是我们的心愿。”该协会荣誉会长刘文化说,在突发灾害中,儿童、青少年容易受到较大影响,加强校园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让孩子们懂得在灾害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
“平安小课堂”是协会近年来重点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在全省200多所小学落地。在“平安小课堂”中,志愿者们通过生动幽默的讲述,迅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并鼓励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很快掌握预防火灾、地震避险、交通安全等基本知识。
“同单纯的课堂讲授不同,我们的小课堂更加注重互动交流,在各种趣味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感和积极性都提高了。”刘文化说。
2021年8月,勉县发生洪灾后,协会志愿者同心理教育专家、爱心企业代表等来到勉县新铺镇中心小学,为受灾害影响的孩子们发放救灾物资,并通过“一对一”交流、趣味游戏、互助支持等形式,对有需要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家长王金玲说:“我家孩子以前性格外向,爱笑爱说话,看见洪水冲进房子后受到了惊吓,整天不怎么说话。接受心理疏导后,性格变开朗了,脸上笑容也多了。”
“灾后的恢复建设中,心灵的重建同样重要。因此,我们不仅筹集物资、组织救援力量,而且积极开展灾后心理重建,为受灾人群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刘文化告诉记者。
社会组织具有组织灵活、服务多样的优势,已成为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应对自然灾害,我们要继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刘文化表示。(记者 甘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