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5月21日上午,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和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承办的童心齐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绘画活动在陕西自然博物馆圆满举办。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姚晓军,陕西自然博物馆馆长雷浩、副馆长朱伟,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参加活动。
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呼应《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的同时,旨在提倡将关注焦点从“人类”扩展到“地球生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眼光看待地球生命。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姚晓军在讲话时表示,陕西省作为国家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的重要省份之一,境内秦岭素有“中国国家公园”“动物王国”及“绿色基因库”等美誉。多年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陕西积极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修复,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陕西贡献,体现了陕西担当。
陕西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朱伟在致欢迎辞时表示,陕西自然博物馆始终坚持利用特色展示资源,宣传生态文明理念,通过37亿年的标本与历史对话,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诠释“生物多样性”内涵。作为省内重要的科普教育平台,陕西自然博物馆致力于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事业,坚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向公众传播生态文明保护理念,激发公众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守护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期待今后加大与相关单位合作力度,充分利用省内资源优势,做好陕西省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工作。
活动现场,青少年儿童参观馆内生物多样性知识介绍,创作生物多样性主题绘画作品,每一幅绘画作品展示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体现着孩子们对动植物与生态环境的认识。孩子们在现场分享了主题绘画作品的创作灵感,讲述了自己眼中的生物多样性。活动嘉宾向孩子们颁发了主题绘画活动纪念证书和生物多样性日纪念礼品。
据了解,随着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不断显现,目前,全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1种,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59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2种,已知大型真菌达到394种,全省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良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