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开展工器具“革命”实现科技兴煤

陕煤曹家滩公司用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续航

开展工器具“革命”实现科技兴煤

陕煤曹家滩公司用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续航

2022-06-01 08:32:53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张永宁 李雨倩 图/王晓峰)从研发“安全护腰带”到开展AR实训;从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后”流动站到推进“师带徒”活动;从不断创新解决市场上制式装备实际应用中“水土不服”的情况,到以需求为导向打通成果创新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

秉承“科技兴煤”战略,陕煤集团曹家滩公司以工器具“革命”为依托,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硕果累累。

2022年,是曹家滩公司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卓越体系建设的起始之年。曹家滩人豪情万丈,砥砺前行,将以智慧创新和实干精神,在工器具“革命”迸发出的新活力中,书写陕西煤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科技引领发展

曹家滩公司的工器具“革命”之路

“戴上这个眼镜,站在电脑跟前,跟我在井下作业感觉一模一样,真是太神奇了。”面对高科技的AR实训,不断有工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仅仅是陕煤曹家滩公司工器具“革命”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曹家滩公司通过智慧化矿山系统,使矿井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化,提高了开采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在曹家滩公司井口安检大厅,机电队巡检工景治安和工友们正在整齐列队等待检身下井。不同于“班长点名,员工答到、全身检查”的传统场景,现在只需要通过智能检身仪,就能完成虹膜、定位卡和身份信息的无感扫描,完成入井数据统计,整个过程省时高效。

据了解,在工器具“革命”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参与创造创新的员工达500余人,占曹家滩公司在册员工53.7%,征集到各类技术成果159项,落地实施79项,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

今天的陕煤曹家滩公司,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这片广袤的毛乌素沙漠上,向着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矿山全速迈进,催生出了井下信息网络、智能综放控制技术、基于“一张网”的定位配送技术等一项项智能化应用。一个安全、高效、绿色、少人化的智慧矿区初见雏形。

智慧带来改变

做卓越路上的引路人

降本、增效、保安全是煤矿行业永恒不变的三大主题。曹家滩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工作智能化,保护职工安全更要智能化。

车间里,电焊机器人正在工作,电焊之间火花四溅,操作工人只需在电焊区域外的控制器前操作即可,电焊区域内一旦感应到有人进入就会立即停止作业。如此一来,加工三连钩、直通、橛子等常用的标准件就避免了职工近距离接触高温弧光,同时也减少了职工对电焊烟尘的吸入,极大降低了职业病发的概率。

“电焊机器人不仅保障了职工的安全,还可以代替4—5名职工一天的工作量,真正实现了工器具‘革命’的初心。”曹家滩公司副总经理韩存地如是说。除了电焊机器人,安全护腰带的发明也是曹家滩公司创新中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考虑到工人下矿井作业腰椎很容易受伤,机电部的几个青年职工便研发了安全护腰带。“一背一扣,这就穿戴好了。”工作人员在现场演示穿戴安全护腰带仅用了几秒钟,不仅穿戴方便,最重要的是在设计时就以减小工人工作相关的部位受损为主,实现了柔性人机互动,适用于井下登高作业以及日常的体力工作。

类似于这样的小发明还有很多,以工器具“革命”为载体,处处彰显着智能化、智慧化矿山建设的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在曹家滩公司铺展开来。

成绩有目共睹,但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在韩存地看来,从优秀走向卓越是曹家滩人一直以来的信念。但曹家滩公司要做的不仅是用智慧改变自己,同时他们也要给煤矿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做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打造人才矩阵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在绘就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曹家滩公司始终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矩阵”,畅通发展“血脉”。

发展中,曹家滩公司转变人才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职工深度培养,以此满足公司自身发展。制定首席技师评聘制度,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条成长通道,在外聘专家的同时,内部选拔优秀青年,形成以80后为主体、90后为后备的管理干部队伍梯次,建立后备人才库。成立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技能人才量质双提升。

工作中,机电修理车间副主任岳宏峰与其他三位技能大师组建了四个“大师工作室”。作为机电工作室的带头人,岳宏峰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和机电管理工作已经16年,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他说:“我的经验可以教给年轻员工,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他认为人有思想有技术才能发明创造更多的东西,大师工作室要在全员技术水平提高和综合素质提高上做文章,持续挖掘大家内在的潜能,为青年职工的成长保驾护航。安全护腰带就是青年职工的创新发明,也是曹家滩公司的专利。 

在大力实施专项培训基础上,公司还大力开展“师带徒”模式,发挥“传帮带”效应,鼓励技能操作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岗位描述和煤炭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快技能操作人员培养速度,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打造良性的人才成长环境,让“工人”不断提升技能操作水平,成长为一代“工匠”。

(编辑:舒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