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邓小强:无论多苦多累,都在发光发热

邓小强:无论多苦多累,都在发光发热

2022-06-08 21:17:22
分享到:

1994年,在青海武警总队服役3年的邓小强退役回到了家乡镇安,从保家卫国的军人转变成为建设家乡的普通工作者,回到家乡的十余年,邓小强当过化工厂工人,在林业站做过林业保护工作。2008年,由于镇安县博物馆展厅建设需要,他从基层文化站被抽调至镇安县博物馆,两年后正式成为一名基层文物工作者,自此走上了守护文物的道路。

镇安地形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是山地面积广大,山大沟深,山河相间,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镇安文物点众多又极其分散,有时到一处文物点来回就得三四个小时。为尽快熟悉镇安县的文物,他积极下乡参与文物巡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逐渐摸清了镇安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情况。

惊叹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的同时,他也发现,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有些古建筑屋瓦破损、漏雨,有些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消防规范,有些偏僻的文保单位消防设施、安防设施不足等。

发现安全隐患后,他主动承担起文物修缮、抢险工程等工作。由于以前从未接触文物工程,他便从零学起,学行业法律法规、学行业准则,认真向同行请教,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为更好的接收最新的文博信息,不惑之年的他自学电脑,学习打字,参加各个文博单位网络学习,一沓沓的工作笔记,是他的学习成果,电脑里一个个精心整理的图文资料展现着他逆流而上的精神。

2016年6月,镇安县博物馆在茅坪镇五星村对毗卢寺遗址散落野外石刻进行抢救性保护时发现石塔塔基,立即上报陕西省文物局,7月,省文物局派考古队对塔基进行抢救性发掘,邓小强也参与了这次任务。据当地农民称,原庙后有一座石塔,1966年被拆毁垒砌梯田,石塔构件散落在田间石坎、荒山野地、居民道场坎、猪圈等。

正值盛夏,几个月的时间,邓小强随考古队驻扎在发掘现场的工棚里,顾不上蚊虫叮咬,喝着浑浊的井水,每天走访当地群众,协助考古队搜集石塔信息,深山的群众一度不理解他们的工作,以为他们是打着保护的幌子来偷盗文物,甚至差点和考古队发生冲突,邓小强总是耐心的跟村民们解释,用真诚打动了当地村民,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搜集回石构件400余件,邓小强将全部石构建拍照记录押车护送至维修点才放下心来。

2019年,毗卢石塔修复完成,屹立在镇安金台山景区的一处空地上,这座有660年历史的元代石塔,在经历了繁华破坏后,又完整的呈现在众人面前,邓小强经常去看它,晴空下石塔塔身花纹清晰可见,邓小强总是说,几个月的时间值当,要是没弄成那就太可惜了。话语间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充满了对文物的热爱。

戎装虽脱,军魂尤在,在邓小强身上,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续写荣光,无论多苦多累,都在发光发热,陪伴守护着小城镇安的文物。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