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刘东厚:爱我中华,护我长城

刘东厚:爱我中华,护我长城

2022-06-08 21:28:26
分享到:

刘东厚,现年67岁,任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站长,府谷长城保护协会会长。从2005年以来投入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参与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长城保护协会的设立和创办,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境内长城保护工作,在他的组织和引领下,府谷长城保护工作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

2008年夏季,刘东厚自筹资金建起了长城保护工作站办公场所,后又筹款建起了麻镇慈云养老院,收养了部分长城沿线的残疾孤寡老人。建造了回收天雨的封闭式储水池12座,可盛水1200立方米,解决了本村和公益团队的饮水问题,完善了积雨场、停车场、广场和道路等基础设施6000多平米,使工作站所在地黎元山形成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宜居场所。

在府谷境内,明长城东起墙头角延山脉至莲花辿逐虏台,与山西河曲县长城隔河相望,西至新民陈峁墩台止,全长144.934公里,长城段台面堡遗址344处。他组织和带领全体巡查队员每月每天驾车或步行至长城脚下,对县境内长城段、台、面、堡、关隘和遗存等多面摄像1442张,纸质记录58页。重点区段隔天复查一次,每月28日前送交县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中心一份,本站存档一份。遇损毁现象,现场拍照记录制成专业资料,第一时间上报文管部门予以整改和执法处置。对长城本体、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红线之内,发现异动迹象,寻找当事人,予以告知禁止施工,不听劝阻的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强制停工。在保护巡查时,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分段徒步完成对长城保护A区和B区的详细监测,向沿线居民普及《长城保护条例》、宣传长城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发放《致县境内长城沿线居民公开信》共3000多份。

2013年,刘东厚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协助县文化局,修复了清水镇转角楼墩台,把原散落在本村及邻村附近民间的长城古砖低价购回,请古建专家及匠人填补了墩台各处坍塌缺口,达到了抢险加固的目标。并从麻镇至旧巴州长城内外4.8公里栽植绿化松树、柏树、樟子松6万余株,种植柠条、沙棘千余亩,义务管护该段长城防护林带,包括锄草、防火、剪枝、数百余亩,十几年来参与长城防护林带灭火13次。

2017年之前,工作站没有专门经费,他带领和组织志愿者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开荒及种植村里无人耕种土地80亩,增加农副产品收入两万元以上;每年种谷子、玉米、高粱、土豆、南瓜各种蔬菜数万斤;每年夏季回收杏子、松子、柏籽,籽碎槐籽和柠条籽等农副产品收入3000元以上,收回南瓜籽、葵花籽、花生数百斤;回收各种废品等收入500元以上……全部入公益账,为保护长城服务。

所有志愿者没领过补贴。每年每人只发一套迷彩服,每月发两块香皂、一袋洗衣粉、三包卫生纸和两袋牙膏,直至现在,17名志愿者参与保护巡查长城。在他的引领下大家上课学习、劳动唱歌、栽植绿化、巡查长城,为孤寡老人送饭送菜送粮,这一帮生机蓬勃的年轻人在他的引领下,给长城周边荒芜的土地上添加了植被绿色,也给百姓的心田上植入了精神绿色。

2017年以后,府谷县文旅局与县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中心,把县境内的全部专项巡查任务交由长城保护工作站承担完成。每年由政府预算专项巡查经费,聘用长城专项巡查队员履行岗位职责,经费逐年递增,特别从2021年开始,长城沿线(大边二边)各乡镇村群众文保员33名,包括录用签聘、责任考核、信息对接、补助发放、奖惩兑现,都由工作站直接对接,按制度规范运行。

每年360天,刘东厚就有340天坚持住在站上,和全体志愿者轮流出巡,带着刚毕业的大学生拍照、做记录,并关照年轻志愿者,教他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事。

刘东厚在青藏线汽车部队有过17年的军旅生崖,他写的《青藏军魂》是他在基层部队带兵的真实写照,在今天的保护长城中他依然坚持吃苦、忍耐、奉献的“青藏精神”,在他的组织和引领下,府谷长城保护工作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口号已变为一支有形有相的塞北长城保护团队。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