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孙玉龙: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到极致

孙玉龙: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到极致

2022-06-08 21:29:19
分享到:

孙玉龙,2009年退伍,2012年到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工作,现担任安全保卫部副主任,负责博物院安全管理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孙玉龙不断以安保管理为基本,完善消、安防工作体系,建立起有较强战斗力的安保队伍,确保文物安全,并形成长效机制。

初到汉阳陵工作,孙玉龙担任安全干事及消防干事,在此期间,他恪尽职守,坚持每天巡查责任区内安防、消防情况,积极参与学习,短时间熟悉业务工作。同年代表汉阳陵参加陕西省文物系统年度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和陕西省文物系统年度消防演练,均获得三等奖。

2013年,汉阳陵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正式开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孙玉龙积极投身施工一线,参与安防工程施工的学习和监督。2014年施工任务基本完成,建成集入侵报警、视音频复核、电子巡查、出入口控制、内部通讯、紧急广播、防雷接地、传输、供电等9大系统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 在试运行之前,孙玉龙负责监控员的选用,对40名高素质应聘人员,经过面试、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和考核,留用8名监控员成为汉阳陵安防系统的中坚力量, 为汉阳陵文物安全的技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继续跟进汉阳陵安防工程二期施工,加入sos救援系统、微光摄像机、4K高清摄像机等当时尖端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安防系统。

长期以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安保压力巨大,自2016年起,在省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先期组建了30人的保安应急分队,主要承担帝陵、陈列馆等重点要害部位的执勤和应急处置任务,随后进一步完善为70人的安保队伍。保安队伍组建初期,部署、培训、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成为新的任务,孙玉龙在之后的工作中对安保队伍进行业务交底,做好新队伍的传帮带工作,使之短时间内适应环境、圆满完成安保工作,并自此开始常态化进行纪律监督和业务培训,使其逐渐成为一支素质过硬的文物安全守卫队伍,进一步从技术层面加固了人防力量,切实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2016年,根据上级要求和单位安排,着手建立微型消防站。孙玉龙经过学习和摸索,以“建、管、训、养”为抓手,成立两班12人应急处置队伍,微型消防站的成立提高了汉阳陵自查自纠、自防自救能力,以早救、灭小和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2月9日,微型消防站经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多次实地核查、调研,在西咸新区141个微型消防站中脱颖而出,被评为 “最美微型消防站” 。

建设陕西省文物消防安全训练中心是陕西省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体现。训练中心计划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但时至11月,尚未开建。孙玉龙积极参与该项工作,加班加点,在1个月时间完成了器械训练场、障碍训练场、体能训练场、高空拓展训练器械的调研、设计和施工,确保挂牌仪式如期举行。至今参与训练中心教学近20期,培训人员千余人次,参与安全会议承办数次。

2017年总结近年工作经验,孙玉龙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主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发表《强化管理 落实责任 紧抓建设 浅谈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理念》一文。在2017年、2019年两次代表省文物局接受陕西省政府消防工作考核,2022年代表西咸新区接受省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均获赞誉。

社会高速发展对文物安全工作不断提出更高标准。2019年伊始,网格化管理理念逐步推行,孙玉龙同时接受任务,修订博物院原有的《安全网格化管理》。历经1年,经过不断地摸索,以《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多种法规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障文物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安全管理、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建立以单位为主体的“三级风险、四级责任”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覆盖全院、严控风险、责任到人、职能到位、的安全监管机制,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格局。该方案于2020年11月完成并印发,使汉阳陵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长足的进步和提升。

投身文物安全事业一线已有10年时间,孙玉龙运用所学投入实践,逐步实现消防责任“网格化”、消防处置“程序化”、消防管理“制度化”、消防教育“多元化”的工作思路,为文物安全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