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权敏:为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权敏:为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022-06-08 21:31:15
分享到:

权敏,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玉石器、陶瓷器类文物责任鉴定员。长期从事文物进出境审核、司法涉案文物鉴定、馆蔵文物鉴定定级、社会流通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的鉴定工作。曾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3项,国家文物鉴定行业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从2010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文物鉴定第一线,与专家和同事们十余年来鉴定文物超过十万件(组)。

在涉案鉴定工作中,参与了秦东陵一号墓被盗案、汉宣帝杜陵被盗案、西汉霸陵被盗案、淳化“7·20”系列盗掘西汉古墓葬案、澄城“11·25”特大盗掘西周至春秋时期古墓葬案、凤翔“1·16”盗掘秦雍城遗址古墓葬案、西安盗窃北魏、北齐石刻佛造像案、咸阳三塔被盗案等多个公安部部督和省督案件的涉案文物鉴定工作。配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渭南市华州分局、武功县公安局、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榆林市榆阳区法院、城固县公安局等委托的涉黑案件进行了文物鉴定工作,从2013年到2021年底,鉴定涉案可移动文物69164件(组)。其中,仅2021年就鉴定了37670件(组)。

2020年涉案鉴定负责人突然病倒,还有大量的涉案工作才进行了一半,时效紧张、工作量大、人员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带领年轻同事们立即赴安康市公安局,对省公安厅督办的破坏汉代墓葬案进行了及时的鉴定;从安康回来后立刻赴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对其侦办特大倒卖文物案的近千件涉案文物进行了鉴定,仅现场鉴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就加班加点进行了5天;在对韩城市公安局侦办的盗掘古墓葬案件鉴定过程中,由于羁押时间紧张,在接到申报后立即组织专家赴韩城进行现场鉴定工作,周末加班开展工作,保证在有效时间内顺利完成工作。

2021年,克服各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217批次的办案机关委托的鉴定任务。同时,对西咸新区公安局秦汉新城分局报送的破坏望夷宫遗址的情况、靖边县公安局报送的输油管道穿越秦长城墙体部分破坏情况、陇县公安局报送的古墓葬盗掘情况;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宝鸡市凤翔县公安局、陇县公安局、佳县公安局、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西安市公安局、阎良临潼文物局、咸阳市文物综合执法大队、潼关县公安局、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等多家机构报送的破坏古遗址古墓葬案件进行了鉴定工作,为陕西省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

在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工作中,多次完成了外展文物进出境审核、个人携运文物的进出境审核工作。并在海外流失文物追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海外流失文物回归提供鉴定技术支持,2017年参与美国FBI交还中国文物361件(组)文物艺术品的初步鉴定工作,并提交意见报告,此批文物艺术品已于2019年返还;还为意大利查获的796件疑似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根据提供照片进行了初步整理和鉴定,这批文物以出土中国文物为主,数量较多,种类以陶瓷类为主,文物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末民国,其中混有极少量的现代新工艺品和存疑品。这批文物已于2019年回归祖国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2020年开始担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业务工作主要责任人,克服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种种困难,面对涉案鉴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服务各办案单位,协助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及时调整了工作模式和思路,在省文物局和省公安厅的支持下,协调启动了涉案文物鉴定线上预约模式,并开通了相关线下沟通渠道,使各单位的涉案文物鉴定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为了使鉴定结论更加的科学准确,积极探索传统目鉴和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鉴定模式,利用光学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等检测技术,给传统文物鉴定插上科技的翅膀,使文物鉴定结果更有科学依据。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了涉案文物存放出入库制度,设置了涉案鉴定服务区;不断规范和完善鉴定工作的流程,做到及时高效、科学准确、客观公正,多年来的鉴定结论均得到了公检法机关的认可和采信,获得了多家办案单位、人员的称赞,多家单位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此外,带领鉴定团队奔赴全省各地县,完成了延安、宝鸡、渭南、安康、商洛等地涉案文物现场鉴定工作。为案件定性、侦查方向、司法审判提供了有力支持。2020年被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公安厅联合表彰为全省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先进个人。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