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袁晓东:建立“物联网+”模式,实时监控文物古建消防安全

袁晓东:建立“物联网+”模式,实时监控文物古建消防安全

2022-06-09 21:49:35
分享到:

袁晓东,男,汉族,研究生文化,陕西靖边人,现任佳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三级指挥长消防救援衔,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警官、榆林市“爱岗敬业”先进个人、佳县“道德模范”。

在佳县消防救援大队任职以来,袁晓东在日常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文物知识和加强《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除了认真查阅历年资料,了解近年来文物保护措施,还多次前往辖区各文物点考察,了解各文物保护单位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近3年的时间将辖区内6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建立了辖区重点文物保护档案。

佳县辖区内文物古建筑诸多,尤其是佳县白云山文物古建筑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文物古建筑群的特点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盲点,使其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极易诱发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火灾损失。故消防安全是白云山文物古建筑群的命根子,为了不留丁点火灾隐患,袁晓东带领相关人员定期上山组织六熟悉演练和日常防火巡查,为的就是确保白云山景区消防的绝对安全。

为推动贯彻执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联合县委统战部、文广局等部门对全县文物古建筑进行全面排查,袁晓东根据白云山、香炉寺、云岩寺等文物古建筑群的特点,建立和完善防火灭火的预案20余份和各类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制度10项;逐级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确保逐项措施落到实处。他带领大队两名消防员和白云山道教委员会专职消防队人员每天开展防火巡查,走遍了白云山各类建筑100余处的每一座庙宇、每一个角落,采取“日巡、周查、月检”和节庆活动联合检查的方式,督促白云山微型消防站轮流巡逻,对用火用电、消防设施进行全天候、无缝隙、不间断巡查。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方等实施夜间巡查,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消除火灾隐患。

白云山庙宇坐落地形复杂,殿宇结构材料均为木制,纵横交错。为确保一有情况能够快速反应,袁晓东坚持定期开展实战化灭火操法演练10余次,同时结合实际,制作了详细的火灾扑救预案修订应急预案,绘制了“ 白云山消防作战图”和“消防应急逃生落线图”从建筑方位到整体结构、从重点部位到水源点位、从消火栓管径到消防车道路线,都精确标注,全面掌握了古建筑结构、重点部位、周边道路、水源、市政消火栓分布等情况,把防控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为每座庙宇扣上安全防护“金钟罩”。他多次向政府汇报,联合与白云山管委会在白云山上建设专职消防站1座,配备消防车2辆,成立了一支10人的专职消防队伍,开展防火巡查、组织演练、消防安全宣传和初起火灾的扑救等日常工作,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及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

为响应国家政策,建立“物联网+”模式,全面、实时监控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情况,袁晓东带领相关专业人员跑遍每座文物古建筑,实地查看、调研,将白云山文物古建筑群、云岩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重点单位在内的76路监控设备接入大队值班室,建成统一的中心管理平台,对白云山文物古建筑各个区域进行统一监管,落实远程隐患排查,实现24小时全方位预警监测,使资源配置更高效。

所有成绩的取得,所有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袁晓东“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工作作风,他始终秉持着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常说“组织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重要岗位上,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考验,考验的是自己能不能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