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黄克智: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黄克智: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2022-06-09 21:52:10
分享到:

黄克智,男,55岁,中共党员。站过讲台,当过公务员,亲手抓过盗墓贼。现任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工会主席、安保部主任,主要负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雍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最基层,捉过盗墓贼,协助当地公安破过凤翔“6.4”案件;能够全面贯彻“两利”原则,灵活处理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广泛发动群众,探索性建立了雍城遗址巡查队。

多年来,在工作中征集雍城时期文物100余件(组),抢救清理文物35件(组),巡查中采集文物7件(组)。参与《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写,发表有关雍城遗址保护、利用论文6篇,发掘简报2篇,人物事迹宣传1篇,为雍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显著成绩。多年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获得者。2018年度宝鸡市打击文物犯罪先进个人。

不负使命,始终奋战在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斗争第一线。在2013年我省部署打击文物犯罪“猎鹰”行动以后,该同志按照上级安排,一方面加强了与当地公安机关的联系,对前几年雍城遗址区发生的盗窃、盗掘、贩卖、走私文物案件进行全面排查梳理;一方面在加强了遗址区夜间巡逻频次和对外来人员的摸排。4月21日21时许,与文保员一起巡查高庄国人墓葬区时,与正在盗墓的盗墓贼不期而遇。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当夜23时许,终于将盗墓贼安全扭送到南指挥镇派出所,随后又同派出所同志连夜对现场进行了拍照取证。目前4名在案人员,缉拿归案3人,尚有一人在逃,一人迫于舆论压力投案自首。据了解,3名罪犯自首者判处有期徒刑8年,其余两名各有期徒刑10年。案件发生后,单位为了保护该同志人身安全,没有向外实名宣传。

安技防工程落户雍城遗址的前一年,凤翔“6.4”文物盗扰案发生。遭到盗扰的六号陵园M15位于南指挥陵区中部偏东,属于雍城遗址南指挥陵区。老黄同志和馆主要领导最先到达犯罪现场,保护现场并及时报了案。所幸发现及时,盗墓贼刚挖到大墓最上层椁木,就被及时制止,所以墓内文物没有被盗。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老黄根据以往盗洞特点和文物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积极献言献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1年10月24日,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被警方抓获归案。

保护文物,重在预防。为了有效预防遗址区文物犯罪,老黄同志配合公安机关,不辞辛苦,2018年对遗址区十余处基站逐一登记,详细列出了每个基站与遗址区的位置关系,为珍贵的地下文物建立了一道安全的“电子围栏”,也为以后公安尽快采集遗址区基站通讯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在我省开展的“鹰”之系列打击文物犯罪行动中,只要涉及雍城遗址的,老黄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公安,准确提供犯罪现场位置证明,没有惧怕打击报复,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贯彻“两利”原则,正确处理遗址保护和当地经济建设关系。雍城遗址保护区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涉及3个镇、8个村,135个村,55900多人,还有许多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星罗棋布。文物保护区与村庄、农田、农业示范园、道路、公坟交错分布,看护难度大。近年来,他结合遗址区保护的实际情况,给遗址保护区所在乡镇、重点村组下发了《关于在遗址保护区进行建设的函》30多份,函件中明确告知遗址保护范围,遗址区工程建设文物提前预审流程,从源头预防法人违法案件产生。近两年阻止南指挥村在遗址区建房2次,农民多年前已经划好的庄基无法盖房,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2019年三岔陵区二组的苗某,房屋基础已开挖,建筑材料也已经堆放在场地,由于该庄基位于雍城遗址陵园区14号分陵园南北向“丰”字形45号大墓北墓道上。黄克智同志当场就说:“这房屋在这里坚决不能建,如果建了,我们就失职了,没有尽到自己的看护责任,既对不起祖先,也没法向后人交代”。事后老黄同志经过实际了解,该庄基是在零几年按照审批规划和程序划定的。陕西省政府于2011年重新公布《关于调整周原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2011】5号)后,才进一步明确了该陵园区的保护范围。2012年,博物馆按照省政府公布的范围,在保护区四周栽植了保护标志碑和界桩,所以村上和部分农户并不知晓遗址区明确范围。后来,在馆领导和村干部的坚强支持下,通过当场宣讲《文物法》,经过多次做工作,最终,农户停止了建房,馆里协调村委会适当给农户建筑材料损失费补偿,现在庄基地已经恢复成原貌,种上了小麦。2018年中国燃气天然气公司,从虢镇千河铺设管道,过境雍城陵园区,老黄同志得知后,积极查看线路,最终确定管道向西,从陵园兆沟西部北上,绕过南指挥陵园区。2021年,该公司管道进西村,涉及9号陵园,老黄同志再次提前介入,变更了天然气公司原定的管道路线,从该陵园兆沟外穿过。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田间道路建设、土地流转中的看护房建设,发告知函20多份,对遗址区土地流转中,外来承包土地人员信息逐个收集,登记在册137条信息,防患于未然。

发动群众,共守雍城历史文化遗产。遗址保护,单靠博物馆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雍城遗址区现有两支群众文保员队伍,28名。第一支队伍是一般群众文保员,按《宝鸡市群众文保员管理办法》和《田野文物巡查办法》管理。第二支队伍是雍城遗址巡查队,队员是从多年的优秀群众文保员队伍中遴选的,按博物馆制定的《雍城巡查队管理办法》管理。二者工作任务多寡不同,补助费标准也不同。一般文保员根据文保员居住情况,划分6个巡逻小组,各设一名组长。年初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明确保护区域,责任到人。每年对文物保护员培训二次,年终对照文保员一年的巡查、报送信息及有无工作失误等情况进行考核,发放文保员补助费。巡查队每月巡查次数不少于21次,白天巡查每次8小时,夜间巡查每次不少于6小时,补助费按月发放。采用集体四人巡查、分组巡查、分散个人巡查三种方式结合的形式,白天采取分散检查,扩大覆盖面,晚上分两组分别在城址区和墓葬区巡查,巡查队每月在博物馆召开1次工作例会。为每位队员配备了对讲机,强光手电和印有巡查标志的袖章和帽子、遗址分布区图。建立了巡查队微信群,加强信息沟通。巡查队成立四年来,在保护田野文物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次提供了遗址区私挖乱建信息,抢救并收回文物4件(组),填埋因雨水或灌溉塌陷墓坑十多处,遗址区居民对文物保护知晓率大大提高,群众文保意识大大增强。

做好田野文物保护工作,既要充分发动群众,又要宣传群众。多年来,经老黄同志征集的雍秦时期文物已有百余件,抢救性清理文物12件(组),施工现场抢救文物7件(组)。清理盗墓贼没来得及盗走的墓葬文物23件(组),这些战国时期的彩绘陶壶、陶簋经过修复后,分别在我国台湾地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和泰国等地多次展出。对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交献文物的,总能及时给以一定的征集费,并发给荣誉证书,向社会宣传。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老黄同志还参与了《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参与了秦公一号大墓K2的发掘和K1、K2简报编写。在国家级刊物《文化月刊》、《今日论坛》发表雍城遗址保护论文2篇,获国家文物局、文物报社建国60年征文优秀奖1次,发表论文4篇。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二十多年来,黄克智默默无闻,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以老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深知文化遗产保护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工作群要做,自己的成绩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距离,但他始终坚信:只有保护好脚下的文化遗产,才能守护好明天的精神家园!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