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郇元:保护文物,就是守护家乡历史

郇元:保护文物,就是守护家乡历史

2022-06-09 21:40:23
分享到:

郇元,男,43岁,中国共产党党员,高陵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自2019年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他勤于钻研、勇于担当,对文物工作从陌生到热爱,从一无所知到游刃有余,业绩突出、成果显著,为高陵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市、区文物管理部门领导同事的一致赞誉,2020年荣获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安全工作先进个人。

不忘初心 恪守职责

“保护文物,就是守护家乡历史,应该做到无愧祖先、无悔后人!”郇元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9年他开始负责西安市高陵区文物保护工作。当时面对无机构、无编制、无执法人员、无执法车辆的状况,刚上任的他意识到这将是一场硬仗。面对重重困难,信念坚定的他选择迎难而上。

为了迅速适应新的岗位,他利用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及相关规章制度,查阅历年资料,了解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措施,实地考察全区各文物点,了解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全方面了解了辖区内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为了能够完善机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他多方奔走呼吁。经过他不懈努力,2021年2月西安市高陵区文物管理所正式成立并挂牌,新设编制5名;2021年争取市级文物保护资金购置微型消防车4辆,为高陵区博物馆、西北民大博物馆、通远天主教堂、区文物库房筑牢消防屏障;购置文物安全保护巡查车1辆;文物库房从200余平方米扩大至500余平方米;馆藏文物从840件增至2000余件;新设文物修复室,实现了文物原地修复及移交,有效减少文物运输次数及距离,最大程度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勤勉履职 坚守一线

“作为基层文物工作者,必须要坚守一线。”从开始负责文物工作的那天起,无论是周末或节假日,即使在春节期间,郇元都坚守岗位,不是在单位值班,就是在田野文物巡查的路上,亦或是在忙碌地处理群众举报或办理案件。无论白天或夜晚,无论刮风或下雨,只要接到群众举报电话,他怀着“文物保护就是与时间赛跑”的信念,都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处理问题,确保区域内文物安全。

高陵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20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点多面广。为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保存状态,2020年,郇元带领同事逐一深入各文物点摸底调查、了解情况,详细记录了每一处文物点的变化情况、保存现状并拍照存档,建立了普查档案数据库,编制完成普查报告。

面对文物库房面积和条件有限,很多文物无法很好保存的情况,郇元心急如焚。在他的多方呼吁协调下,新增建文物库房300余平方米,将多年存放在室外的石刻文物都搬移到库房内保管。看着库房里一件件摆放有序的文物,他露出欣慰的笑容。给文物一个安全适宜的保管场所,他才安心。

敢于斗争 忠诚担当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3年来,针对文物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项目,他带领队员们下发停工通知单40余份,查办文物行政违法案件3起,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文物刑事案件,拆除国保单位杨官寨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砂石厂3家、砖厂1家、大型停车场1家、村组违建老年活动中心1处。

针对国保单位汉阳陵遗址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项目查处工作,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查清了与历史遗留违法建设案件相关的20余年来的各项资料,梳理线索、理清思路。在无任何可借鉴参考案例地情况下,郇元通过研读国家文物法规、省市文物管理条例,向省、市局同行和相关部门咨询请教等方式查找可以适用的法规,经过多次调查、取证,最终圆满的完成案件办理工作,有效地打击了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的违法行为,保护了遗址的安全和原貌。

国保单位杨官寨遗址的保护范围内,多年来存在当地村民乱倒垃圾、违法圈建开采沙石厂等行为,屡禁不止,治理难度非常大,严重危害遗址安全及周边环境。郇元与公安、街办、市容等相关部门多次研究,制定联合执法方案,带领相关人员在遗址内蹲点,等待时机抓捕。在蹲点等待了五天五夜仍没有收获时,大部分人都打算放弃此次行动,只有他坚定地要求继续蹲守,不抓住破坏遗址的违法人员绝不罢休。终于在蹲守的第六天夜间抓获了开车向遗址保护范围内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违法人员。之后,他又通过协调沟通,联合崇皇街道、姬家街道等单位,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杨官寨遗址范围内乱堆乱放的沙石、杂草、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对裸露的黄土进行绿网覆盖,有效保护杨官寨遗址安全和风貌。

勇于创新 担当使命

“保护文物是我们的初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我们的使命。”郇元认为,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研究和思考,开创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新办法,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文物保护工作,防范大于救治。郇元不定期带队对全区域各文保单位和田野文物进行巡查,年均开展日常巡查80余次;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夜间巡查年均4次;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疫情防控工作检查;聘请群众文保员30名,制定管理规范,建立工作机制,畅通沟通途径,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通过扎实开展一系列工作,近年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文物火灾事故、被盗事件等。

面对城市建设中的法人违法问题,他带领队员通过大量的执法和宣传工作,推动了高陵区基建工地文物勘探前置审批机制,使基本建设中的文物安全得到了有效保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他促进了文物、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实现了打击文物犯罪行为的“无缝对接”;推创了文物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拓展了符合文物发展工作的新思路。

“灵活多变、行之有效”是郇元努力实践的工作方式。利用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日,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活动;与新闻媒体合作开展文物集中报道和专题宣传;深入大中型建设工地,深入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巡查工作,依托群众文保员,使文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丰富多样地宣传形式,为文物保护工作打好群众基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郇元用平凡的守护践行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用勇敢和担当筑起文物安全保护的高地。“能有幸参与到文化遗产守护者行列,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我定会不辱使命,守土尽责。”他的话里,满是担当。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