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 实习生 赵翌晨)完善博物馆展览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交流合作、推进港澳台交流合作机制化......7月21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局于近日公布了《陕西省“十四五”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提升陕西展览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规划》要求,完善博物馆展览交流合作平台。落实中央《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以我省博物馆资源为支撑的博物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开创数字时代国际交流新局面,向境外推出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代表的多语种、高质量、原创性主题线上与线下展览,努力构建和强化陕西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话语体系,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出陕西声音,讲好陕西故事,做出陕西贡献。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交流合作。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为平台,加强我省博物馆与沿线博物馆在藏品征集、保护、研究、宣传、策展、教育推广、文创研发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互促互进,共建共享。
构建国际陈列展览传播的陕西方案。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提升陕西展览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组织实施一批以秦始皇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周秦汉唐文明等为代表的出境展览。持续做好赴港澳台“唐代壁画文化特展”和乌兹别克斯坦“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日本“浮世风物——五位顶级浮世绘大师巅峰作品展”等出境展和引进展。推进港澳台交流合作机制化。丰富陕西与港澳台地区历史文化与文化遗产的交流互动,探索博物馆交流合作机制。利用陕西优势文物资源,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多样化,提升“台湾教师历史文化研习营”品牌精品化,拓展与港澳台合作渠道,以同脉同源的文字文化共同讲述好中国故事,深化文化认同,促进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