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陈佳龙 谢晓玉 王丰 记者 马军伟 王媚)2009年4月3日,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保当公司)正式成立,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高寒、多风、紫外线强。用贫穷落后和荒无人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小保当公司的目标,是在这里打造智能矿井,创建一流企业。怎么建?如何建?人从哪里来?人愿不愿意来?这些问题,必须一一解决。
为此,小保当公司母公司陕煤集团,再次开启“北移”战略。
什么是“北移”?对于陕煤集团12万员工来说,并不陌生。“北移”是自2004年陕煤集团成立之后,关中老局的大批干部职工北上创业,扎根陕北。来自铜川矿务局、韩城矿务局、澄合矿务局、蒲白矿务局等关中老局人,不得不考虑面临煤炭资源枯竭,开采难度不断加大和企业负担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选择“北移”。
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今,参与“北移”的“陕煤人”超过5万。
数字化和智能化让企业加速快跑
在“战寒、斗暑、抗沙”中投入建设,小保当公司机关党总支书记高武斌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感慨地说,起初小保当公司只有一排排简易的彩钢房,这里夏天闷如蒸笼、冬天冷若冰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条件虽苦,却无人退缩。
当时的忙碌状态,就是一边对外沟通建矿办理手续,一边内部协调组织队伍,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坚持。但通过不懈努力,2013年9月和11月,一、二号煤矿分别破土动工;2018年6月,首采工作面在地面组装完成并实现联合试运转;2019年8月,火车装车站投运;2020年8月,国内首套智能护盾式掘进机器人系统地面联合试运转成功;2021年5月,全国首套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设备地面联合试运转成功。
作为当下智慧化矿井,小保当公司用13年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做到2022年上半年收入指标完成率进入陕煤集团煤炭板块15家单位前三名,全年利润指标全部完成。
记者了解到,数字化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小保当公司无疑是一名有竞争力的“老将”。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小保当公司清醒认识到数字化、智能化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领跑行业的必由之路。
相较于以往的智慧建设方案,小保当公司在模式、思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形成跨场景、多融合、精细化的管理平台。为此,先后建成“云数据”平台、“千兆网络传输”平台、融合通信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和安全双预控管理系统等。构建出统一数据标准的矿山地测数据库,综合集成井上下各类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生产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实现“一张图”综合显示、智能分析。
小保当公司与华为、阿里巴巴、西安科技大学等科技企业和高校联手,利用现代智慧理念和5G关键技术,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机器人、智能化装备等与煤矿开发技术深度融合,为煤炭资源绿色、安全、智能、高效开发提供数字化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1日,全国首套国产中厚煤层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在小保当公司成功联合试运转。这是联合国内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根据小保当公司二号煤矿地质条件和实际需求研发的国产化成套智能综采装备,通过科研技术攻关和装备制造升级,“三机一架”等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解决现有国外装备配件“卡脖子”难题。
陕煤集团小保当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薛晓强说,这套装备具备智能启动、智能调速、状态感知、故障诊断与多向协同控制等功能,实现对成套装备的精准控制,为工作面减人、少人提供保障。
让绿色文化融入职工工作和生活
13年前黄沙堆中插下转型的旗帜,13年后智慧矿井已初现其形。自2009年成立初便定位于“打造智能矿井”,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矿井,另外则是一流的绿色高效智慧能源企业。
2020年,小保当一号煤矿成功进入陕西省绿色矿山创建库,如今,小保当公司已从满眼荒芜到满目绿荫、树木繁茂,矿区绿化率达100%,员工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强。
卓越的绿色矿山是小保当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大力推进矸石充填、矿井水循环利用、煤炭洗选等绿色开采技术措施,同时增加绿色开采资金投入,使煤矸石井下充填率达到100%,原煤入洗率达到85%以上,矿井水利用与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按照小保当公司《“双碳”工作实施方案》,在加快绿色开采、清洁能源利用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力发展地热能等新型能源,井下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并规划建设AAAA级工业旅游景区,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为支持乡村振兴、推进陕煤小镇建设,助推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投资超1.1亿元,为当地农民创收创益。同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种植黄河流域生态林,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自身发展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一直以来,小保当公司合理优化矿山资源开发方式,加快实施保水采煤项目,解决限高开采,隔水层再造等关键技术难题。不断推进矿区容貌改善,合理规划矿区功能分区,确保矿区可绿化区域实现绿化全覆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矿区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建设公园、花园、绿地等景观设施,并建立绿化保障机制,养护到位。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小保当公司全面培育“绿色”文化,开展“绿色低碳、节能增效”“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为主题的节能增效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宣传降本增效办法、日常节能知识,切实增强员工的节能意识,树立员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引导员工为助推企业节能降耗作出贡献。同时,发起“绿色办公低碳生活”“节能降耗保卫土地”等倡议,将绿色文化理念融入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党建为产业链发展添劲赋能
每个企业的党建工作和社会责任是长足发展的必要根基,围绕党建和业务相融合,同频共振促发展。以高质量党建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陕煤集团小保当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征说,当今,在煤炭企业与“人、大、物、云”等前沿科学技术融合更加紧密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思想壁垒?如何培育干部人才队伍?如何发挥党组织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是党建工作的本质与核心。
从筚路蓝缕的项目建设,到矿井的联合试生产,从地面设备安装调试,到百米井下无数次的升级改造,无论是在紧张的疫情防控一线,还是在火热的增产保供现场,时时处处都闪动着“小保当人”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小保当公司坚持“安全生产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路径。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将智能化矿井建设、智能化装备应用、智能化人才培养作为党委班子议事决策、学习研讨的重点。
引进了全国首套护盾式掘进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井下“滴滴”打车系统、智能通风系统、三维可视化平台等一系列智能化项目,特别是二号煤矿全国首个450米高度智能化超长综采工作面的建成投产,为全国煤炭行业中厚煤层开采贡献了小保当智慧,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积极引导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全面创建示范化党支部为抓手,实施党支部一带一帮扶机制,成立内部督导专班,开展自查自纠,采取“循环撒网式”检查督导,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动态达标。开展“党支部书记上讲台”等活动,深入推进“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党员示范区”“党员示范点”等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党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陕煤集团小保当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进朝介绍,小保当公司聚焦员工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努力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营造了和谐氛围。以“幸福指数升级年”为载体,全力推进公寓贴心工程、餐厅暖心工程、洗衣舒心工程等民生工程落地,建成投用文体艺术中心、体育场等“三场两室一中心”综合福利设施,先后成立乒乓球、篮球等6个协会,满足职工文化生活的需求。还开通榆林、神木两地通勤车,增加停车位800余个,切实便捷员工矿区生活。
正如陕煤集团小保当公司党支部标准化督导组成员所言:“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新问题和新矛盾愈发凸显,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实打实开展党建工作,做到目标同向、责任同担,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
不走捷径,灼灼其华。随着陕煤集团在陕北片区的布局,稳扎稳打13年的小保当公司也迎来新的春天。按照目标规划,到2025年底,小保当公司矿井煤炭年产能具备5000万吨生产能力,成为煤炭行业的引领和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