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吕雷 马佩佩 陈飞波)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办学短短5年时间,用数字和成绩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学校学生人数从273人增加到千余人,备受各界关注。那么,高新路小学办学成功的诀窍是什么?如何有力推进“提质增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呢?9月22日,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史惠。
创新改变 让孩子学着跳起来摘桃
史惠介绍,秋季开学以来,学校不断打造特色课程,打造了“新”校园文化,以生活化德育,以“底线育人”思路教会学生做人,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全员全科英汉双语教学,让孩子面向世界。给孩子自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史惠表示,学校围绕“双减”政策的落实,持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控制作业总量,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分部分层、灵活、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加强和优化了免费在线的学习服务。
她表示,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把老师的还给老师,把家长的还给家长。落脚点在学生,社会、老师、家长都要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学生做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快乐和幸福中学有所成,这样教育任务才能完成,教育目的才能够得以实现。
史惠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新教材新课标要求下,学校师生的变化很大,首先是教师教法的改变和创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也更会学了。学校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程度,创新改变,让孩子学着跳起来摘桃,既让他们能够摸到,又不能轻易摸到,这就很考验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生态课堂 让每个学生闪闪发光
史惠说,相较于常规的课堂模式,学校全面推行了“生态课堂”。而生态课堂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要成就每一位老师和学生。
史惠认为,生态课堂特色课程体系主张从“师生互动”到“生生互动”,进而再升华到“自我互动”。当前,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设有不一样的特色课程。一年级开设啦啦操专项课,二年级有足球课,三年级开设游泳课,四年级进行葫芦丝学习,五年级就要学会打羽毛球,而到了六年级,就要会打篮球。这些课程都是全员课程,并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另外,课后服务还设有摔跤课、橄榄球、编织特色课,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据了解,高新路小学是全国足球特色校、冰雪项目特色校,在生态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开展的多彩课堂模式,将学科素养与学生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校本教学课程体系。
言传身教 让大德育化为小水滴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是一个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过程。对此史惠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在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一直在注重减少刻板的说教。为此,学校配备了专职思政教师,推行沉浸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愿接受。“学校的做法是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让老师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用老师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只有老师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学生未来才有职业精神,”史惠说。
高新路小学的思政课每个学期都会开设一堂生命教育课,培养学生耐挫教育和生命教育。“让大德育化为小水滴,让规章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小手拉大手,让教育成果感染带动家长”,史惠补充说。
史惠还表示,作为基础教育,小学是学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因而,让学生喜爱、家长认同、教师快乐,是学校办学的终极理想目标。未来,学校将坚持博采众长,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