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文旅跨界融合,携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推出文旅推广曲《问天》,用音乐语言讲述珍贵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 让千年前的古俑形象生动起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推广。
兵马俑文旅推广曲
古都西安是历史之城,也是中华文明汇聚交融之地。1974年,这里挖掘出了惊艳世界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临近2022年岁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手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出文旅推广曲《问天》。
歌曲《问天》以陕西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薛保勤所作的一首诗歌——《问天》为词,由青年作曲家朱宏亮作曲,特邀旅欧女高音歌唱家郭森演唱。
该作品是一首写给秦兵马俑的歌曲。歌词生动凝练且富有画面感,在词作家笔下,守望六合的秦俑仿佛被赋予了恒久的生命与人格。旋律庄严宏大,作曲家别出心裁地将陕西民间音乐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营造出“铙钹轻启箫声咽,一鼓定音弦乐和”的音乐效果。歌唱家郭森以美声唱法表现这首作品。该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音乐元素于一体,共同呈现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包容开放。
词作家 薛保勤
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长期从事新闻编采工作,发表过各类新闻作品及论文千余篇。著有《现实未来与人》《善》《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我在悉尼当“部长”》等著作。出版有《送你一个长安》《青春的备忘》《给灵魂一个天堂》《沙哑的短笛》《读悟天下》等诗集。作品曾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柳青文学奖,诗歌《送你一个长安》被选为“2011西安世园会”主题歌。
曲作家 朱宏亮
作曲家、音乐制作人。毕业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专业。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作曲家,他的创作风格多元,音乐表达细腻且富有张力,为国内众多音乐剧、舞台剧、杂技剧、音乐专辑担任作曲、音乐监制,曾多次与中国唱片进行合作。主要作品有歌曲《早春》《又看桃花 又见笑脸》《梦想巅峰》《小寨》等。2022年4月担任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会歌《携手新征程》的作曲及音乐监制。
演唱者 郭森
旅欧女高音歌唱家,上音歌剧院副院长,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她是瑞士苏黎世歌剧院至今为止签约时间最长的华人女高音演员。2001年至今,在世界各大歌剧舞台累计演出上千场,如《魔笛》中的夜后、《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奥林比亚、《假面舞会》中的奥斯卡、《弄臣》中的吉尔达等。其收放自如的技巧,游刃有余的把控,银铃般音色的嗓音,无不让人惊艳叫绝,因而成为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之一。2021年受邀参加Bilibili跨年晚会“夜后也疯狂”,用花腔女高音的方式演绎流行歌曲,受到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
主创团队聊《问天》
问
薛保勤老师,很多听众觉得“问天”这个名字能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想请您和听众朋友们分享一下这首作品名称的由来,以及您创作这首作品的契机是什么?
答
《问天》是我多年前创作的一首聚焦兵马俑的诗,后来被作曲家谱了曲。秦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声名远播、蜚声海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以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无言的足音,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的奋争与非凡、辉煌与惨淡……倾听历史的回声,抚今追昔,面对两千多年前的“恢恢兵马,啸啸长鞭”,以其“铅灰色的脸”“紧握的拳”“凄迷的眼”“骁勇的军团”“尘封的剑”……感慨、追怀、反思、追问,用过去关照现实,用历史烛照未来。以问天的形式,发出历史之问,这个问,是战争之问、惨淡之问、辉煌之问、苦难之问、和平之问、长安之问……名为《问天》实则是“天问”。音乐一定会为诗歌插上放飞的翅膀,希望大家喜欢《问天》!
问
朱宏亮老师,我们发现这首作品的音乐编制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歌曲,它的编制较为宏大,您认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创作上的亮点?
答
这首《问天》最大的写作特点在于它的结构,它和一般流行歌曲ab两段反复加间奏的结构有些差异,仔细听会发现这首歌没有间奏。我把第一段副歌旋律用板胡奏出,人声作为伴唱,再次出现时则以人声演唱。一般歌曲可能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是这首作品最辉煌的在c段,c段的篇幅要大于b段。让这首歌有了从高潮再一次上升的空间,所以整首歌曲的容量非常大。这个“大”不在于高音有多高,配器编制有多少,而是每一个段落之间的递进、叠加,最终到达了让人想象不到的空间。我认为这也是一首好的歌曲所能带给人的惊喜感。
问
郭森老师,听说您特别喜爱逛博物馆,之前是否去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您为演唱《问天》做了哪些准备?
答
我每到一个城市,不管在欧洲还是中国,都很喜欢去看看他们的教堂、大剧院、博物馆。我在2011年和朋友去了西安,专门去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看到里面的兵马俑、铜车马、青铜兵器等等,非常震撼,一下子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得知要演唱《问天》这首作品,我专门翻看了一些当时拍的照片,翻阅了一些与秦汉兵马俑相关的历史资料,希望能把《问天》蕴含的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