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最新通报!又一地发现XBB!官方发布最新提示丨咳嗽会不会引起肺炎?回应了

最新通报!又一地发现XBB!官方发布最新提示丨咳嗽会不会引起肺炎?回应了

2023-01-05 16:42:55
分享到:

杭州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检出XBB

1月3日,据健康杭州消息,根据病毒株监测情况,近一周杭州全市本土病例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及BF.7,其中BA.5.2占54.17%,BF.7占45.83%。同时,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也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毒株BQ.1和XBB等在一些欧美国家已成为主要流行株,不少市民担心新变异株的传入,导致国内疫情防控更加复杂。关于这些疑虑专家给出一些小贴士。

Q1 XBB和BQ.1变异株是什么?

答:XBB和BQ.1是奥密克戎中新的变异分支,已在一些欧美国家成为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XBB和BQ.1的国家也没有增加。

Q2 XBB和BQ.1会造成二次感染吗?

答:XBB和BQ.1均为BA.5的亚分支,上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Q3 如何应对XBB和BQ.1可能造成的二次感染?

答:尽管XBB和BQ.1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可能会造成二次感染,但广大市民不需要过分担心,应当继续坚持做好行之有效的个人防护及社交礼仪(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等),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接种疫苗。

浙江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提示

近期,浙江省进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仍继续处于流行季,以下的风险点需要广大市民朋友们重点关注。

1月是流感的发病高峰季,在学校、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暴发流行,在当前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极有可能合并感染流感病毒,加重身体负担,因此需继续做好防范。

春节即将来临,人群跨区域流动性会明显增加,将导致疫情进一步传播扩散。此外,随着入境政策的调整,境外输入新变异株的风险以及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也将显著上升。

新冠病毒感染健康提示

1.加强个人防护。做到正确佩戴口罩,遵守咳嗽礼仪和手卫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室内场所做好通风换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

2.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科学安排饮食起居,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机体免疫力。

3.接种疫苗。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根据身体情况适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若阳性需居家隔离,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康复期间仍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不可掉以轻心。

5.如果你是感染人员,在发病期间尽量做到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居家期间,尽可能相对独立,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

蒙脱石散、诺氟沙星突然爆火

医生提醒

近日,网传奥密克戎XBB变异株会引发呕吐和腹泻症状,蒙脱石散和诺氟沙星引发网友关注。

蒙脱石散是什么药物?服用有何注意事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胡兵介绍,蒙脱石散是一种比较有特点的药物,它通过吸附和固定的方式来保护胃肠黏膜。由于其不进入血液,因此不会影响人体的肝脏功能和胃肠功能。

对于急性胃肠炎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调整饮食或服用蒙脱石散进行缓解。但如果是慢性肠道疾病,就不建议单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

专家同时提醒患者,蒙脱石散的吸附作用比较强,可能会出现便秘的副作用,需要注意。

诺氟沙星是广谱抗生素的一种,服用后可阻碍人体消化道内致病菌DNA旋转酶的作用,阻碍细菌DNA的复制,从而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其常用于细菌引起的腹泻,如肠炎、痢疾类病症,对病毒引起的腹泻是无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诺氟沙星可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

XBB毒株是否会导致腹泻?有必要囤积止泻药吗?

针对网传XBB毒株会引发呕吐和腹泻的症状,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确实有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1—3天可以自行缓解,没有发现XBB毒株更容易侵犯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准备,没必要大量囤积。

专家: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

规模将为现在25%-50%左右

2023年中国是否将面临多波感染高峰的问题,近期颇受关注。近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表示,今年绝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为不同突变株所诱导,平均三个月一次。

针对中国是否也可能会在2023年经历这样的多波感染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蒙国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个月是不至于的,但半年是有可能的。第二波高峰可能在五六月份。根据对周边城市及地区评估,第二波疫情规模将远小于现在,将为现在的25%-50%左右。因此不需要过分紧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央视网、健康杭州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