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春运首日记者乘车入站体验地铁运营服务

【图集】出站口一杯热姜汤让乘客下车便感受到西安的温暖

春运首日记者乘车入站体验地铁运营服务

【图集】出站口一杯热姜汤让乘客下车便感受到西安的温暖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 2023-01-07 20:39:16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张彦刚)1月7日是2023年春运的首日,本报记者当日上午乘坐西安地铁列车,实地走访部分地铁车站,就春运情况进行实地体验采访,整体感觉地铁乘车秩序井然,西安地铁已经做好了相关细致服务准备。

带着三岁儿子乘高铁去成都看熊猫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记者从地铁1号线劳动路站乘车至北大街站,然后换乘地铁2号线至西安北站,沿途发现各站进出客流平稳,未出现大客流拥挤滞留的情况。虽然是周末,车厢内乘车秩序井然,仔细观察2号线向西安北站方向的乘客中,携带大型拉杆行李箱的乘客明显增多,回家过年近来成为众多人们旅程的最终目标。

在地铁2号线的列车上,记者发现了一家三口出行的段先生,交谈中段先生说,今天全家准备乘坐西成高铁去成都旅游,之所以这样考虑,一是目前的疫情状况允许,二是不想赶到春节假期客流聚集时出行,这样的旅游能更轻松一些。段先生说,儿子今年三岁半,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几乎在防疫中度过,孩子从小就懂得戴口罩做核酸,每当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国宝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时,总是问个不停。今年的成都之旅一来放松一下疫情之后的心情,也是想带着宝宝去成都大熊猫保护基地,实际看看真实的大熊猫,让孩子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他懂得生活不止有阴霾,更多的还有欢笑、阳光与希望。

在西安北站站厅,黄先生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对记者说,他们准备回甘肃定西过年,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天回家的感觉真好。自己的家乡现在春节还可以放鞭炮,回家想领略这久违的节日气氛。今天乘车一路顺畅,不用核酸证明,不用扫码了,希望新的一年自己和家人都越来越好。

开展爱心预约服务帮助重点乘客顺利返家过年

地铁西安北站值班站长边刚对记者说,疫情前地铁西安北站春运单日客流在8万左右,今年由于疫情等原因,加上之前大学生返家及务工人员返家客流已提前返乡,目前车站日均客流在5至6万人,为了做好春运服务,车站专门开设了服务台,并增加值班人员在电梯、进出站闸机处进行重点部位疏导,并开通爱心预约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乘客进行预约服务,保证他们顺利出行。同时地铁与高铁建立联动机制,对特殊乘客实行联勤服务,确保乘客顺利进入高铁站乘车。

随即记者准备乘地铁到地铁西安站继续了解情况,就在行政中心站换乘地铁4号线时,在站台看到两位携带笨重行李的老夫妇,在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由电梯直梯下到站台,并送两位老者安全地登上东去的列车。记者与老人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两人是汉中洋县人,要去乌鲁木齐儿子家过年,乘高铁到了从西安北站然后到了行政中心准备去西安站换乘普速列车,没想到一到站厅就被工作人员发现了,便得到站务员们热情帮助,还详细给他们说明如何换乘。“这些年轻娃太好了”老人不停地表示感谢。

出站口一杯热姜汤让乘客一下车便感受到西安的温暖

在地铁西安站,站长段国磊向记者介绍,西安站作为新开站,今年第一次投入春运,为此他们与国铁实施了联动机制,通过建群的方式,将每日客流到站情况进行分享,并依次做好相关的换乘引导服务。在3号出站口,由于每天早晨高铁到站乘客较多,地铁站工作人员专门在此设置服务台,为乘客提供换乘引导及热水、热茶、姜汤服务,让乘客一到西安,就能感受到西安的热情。

西安地铁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地铁客流将稳步回升。为此,西安地铁科学研判、通过提升运营服务、强化行车组织等举措,确保春运期间市民乘客平安出行。

春运期间,西安地铁将联合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单位,搭建 “一站式”联建服务平台。各站“爱心服务台”也将持续提供出行信息问询、爱心预约、失物招领、便民药箱等常态化服务措施,另外还准备了胶带、皮筋、板车等工具,方便乘客对散落行李进行整装运送。

同时,西安地铁美心服务队、锋巢服务队等也将持续上线,开展春运保障活动,扩展地铁服务举措。各车站、列车也将常态化开展清洁消杀工作,保障地铁环境卫生。

春运期间西安地铁将调整2号线末班车发车时间至次日零时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乘客出行需求,春运期间西安地铁将调整2号线末班车发车时间至次日00:00。同时密切关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小寨、钟楼、永宁门等接驳景点车站的客流变化,如出现瞬时大客流,将安排备用列车上线以缓解客流压力。另外西安地铁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持续提供“爱心预约”服务,有需要的乘客可提前拨打89093715、82852107进行预约。

西安地铁也将积极发挥轨道交通气象台预测作用,24小时监测线网天气变化,提前掌握冰冻、雨雪、团雾等极端天气情况,加强与气象、公安、应急等单位的协作,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完善铁路、机场、客运站场交通接驳措施,适时优化调整列车运行。

(编辑:荆学慧)

(责编:张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