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1月12日,记者从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对位于空港新城城北杜街道的北城村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十六国北朝至唐代墓葬217座,围沟1处。考古表明,该墓群具有完整围沟、围沟内墓葬分布有序、排列整齐,有着明显的规划布局,应是一座大型独立墓园。
北城村墓葬群位于空港新城城北杜街道北城村,是以十六国北朝至唐代墓葬为主的带有围沟的大型墓地。此次发现的围沟平面呈长方形,除南侧被现代道路占压外,东、北及西侧保存完好。围沟东西长233.5米,南北发掘长度256.5米。“围沟内已发掘217座十六国北朝至唐代墓葬,这批墓葬分布有序排列整齐,有着明显的规划布局,墓道口位置基本一致,墓葬间距基本一致,应为一处有规划的独立的大型墓园。”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柴怡介绍,围沟内的墓葬全部为东向,呈南北纵向排列,同一列墓葬大小规模基本一致,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区墓葬均为规模较大的墓葬,由东向西呈5列分布,这些墓道长度均大于15米,其中31座墓道长超过20米。随葬品主要为铜钱、铜饰,少量陶器、铁器、泥饼等。西区墓葬的规模较小,东西向呈4列分布,墓葬的墓道长度小于15米,墓室深度一般不超过5米,出土器物以铜钱为主,少量铜饰件、陶器、铁器。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专家推断围沟内墓葬西区的年代应在北周至唐初这一时间段,东区墓葬应在十六国、北魏至西魏时期,整体而言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墓葬规模变小,时代越来越晚。同时,体质人类学鉴定显示,墓主多为壮年,男女比例基本为1:1左右,表明其人群之间必然有共同的血缘或者地缘关系,或者有相同的文化或职业背景等关系的叠加,人群内部的凝聚力十分强大。
“北城村墓群具有完整围沟,围沟内墓葬分布有序、排列整齐,延续时间较长,但发现的陪葬品较少,都使其具有了强烈的独特性。其性质可能为北朝时期前所未见的大型族葬地或具有某类特殊身份人群的集中丧葬地。”柴怡表示,此次考古对研究北朝时期墓葬形制演变、墓地规划设置和相关祭祀制度及该时期人群构成、民族交汇融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