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1月12日,记者从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的蒋刘遗址发现了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晚期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和数量丰富的笄形骨器。
蒋刘遗址位于泾河下游南岸的台塬高地上。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基建项目,在这里清理了仰韶晚期遗存,发现灰坑、窑址、瓮棺葬等遗迹200余处及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2022年又发现了仰韶晚期环壕和墓地。
环壕是古代先民在居住聚落周围挖出的作为防御设施的围沟。调查勘探显示,受泾河河谷垮塌影响,蒋刘遗址环壕北部已不存,南部残留部分平面略呈半环形,长度约1200米,环壕内遗址残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目前发掘的灰坑、窑址、房址等遗迹绝大多数都位于环壕内。发掘表明,环壕西南段系人工挖掘而成,形制较为规整,口宽底窄,剖面呈倒梯形。环壕内堆积以黄褐色、灰黑色淤土为主,出土陶片较少,器型常见仰韶晚期典型的尖底瓶、敛口钵、夹砂罐等。
在确定环壕范围和结构后,考古人员开始有针对性地探索环壕内外的聚落功能区划,特别是寻找环壕外的相关功能区,最终在环壕西南段外发现蒋刘遗址的墓地。墓地距环壕最近约15米,发现了集中分布的成人墓葬58座。墓地似经规划,绝大多数为东北——西南向,墓主头向东北,朝向环壕。这些墓葬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形制可分为带二层台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和竖穴土坑墓三类,以带二层台的竖穴土坑墓数量最多。58座墓葬中均未明确发现葬具痕迹,但部分尸骨可能用编织物包裹后下葬。“割体”现象较为常见,手掌或手指被割离的情况较为多见。另外,还发现墓主头部套于陶罐中的“套头葬”以及墓主盆腔内留有胎儿碎骨的现象。
墓葬中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多,包括骨器、玉器、石器、石串饰、绿松石串饰、陶器等,其中以笄形骨器占绝大多数。这些骨器出土位置比较固定,多位于墓主左臂外侧,数量由数件到三四十件不等,成束放置,长短不一,器型有别,功能尚不明了。 “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是近年来仰韶考古特别是仰韶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为深入分析关中地区仰韶晚期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考古专家表示,蒋刘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陕西地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收获。较之仰韶中期,蒋刘环壕规模更宏大、墓葬分级更明显,暗示着蒋刘仰韶晚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层次分化,是仰韶晚期社会更加迈向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体现。另外,墓葬中数量丰富的笄形骨器是仰韶考古的首次发现,出土位置明确、埋葬背景清晰,其功能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