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绿色殡葬新风起 别样清明一样情

绿色殡葬新风起 别样清明一样情

群众新闻 2023-04-03 13:24:50
分享到:

3月30日,在西安市阎良区汉皇树葬墓园的树葬区,很多人选择用鲜花和丝带,表达对逝去故人的追思。 记者 安涛摄

3月30日,在西安凤栖山人文纪念园,前来扫墓的市民大多选择用鲜花和环保祭品进行祭扫。 记者 安涛摄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由于今年清明节只休一天假,因此祭扫高峰期较往年有所提前,呈现出“短时间、小空间、高密度”的特点。从3月18日、19日的双休日开始,西安市的各个墓园就已迎来清明祭扫小高峰。记者走访时发现,随着文明祭扫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用鲜花寄托哀思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节地、环保的生态安葬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多措并举

全力应对祭扫高峰

为了方便市民前往各墓园进行祭扫,西安市于3月7日至4月5日开通14条清明祭扫定制公交线路,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以前我们去凤栖山扫墓,要么打车去,要么周末让儿子开车送我们去。清明祭扫定制公交开通后,我和老伴可以乘公交车直达墓园门口,非常方便。”63岁的西安市民赵黎说。

3月30日上午,记者在西安凤栖山人文纪念园门口看到,除了西安市的公交专线外,西安市长安区近日也开通了3条祭扫直通车线路。市民下了公交车,就可以直接进入墓园祭扫。

“3月18日至21日,我们园区的接待量已达到13万余人次,占清明节期间总接待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在门口和园区内增派了工作人员,做好协调疏导工作,保证群众祭扫工作的畅通和高效。”西安凤栖山人文纪念园办公室副主任胡颖告诉记者,“根据预测,4月1日至5日将迎来新一波祭扫高峰。为了应对高峰期的大客流,我们将在园区增设便民服务点,提供热水、爱心轮椅、红黄丝带、祈福卡、便民雨伞、扫帚等,并把每日的服务时间提前到7时,同时增加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力为祭扫群众做好服务。”

转变观念

文明祭扫寄哀思

在缅怀故人、表达哀思的同时,一些绿色、低碳的新型祭扫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首选。

在西安霸陵墓园新区门口附近,有不少卖鲜花和绢花的小摊贩,纸钱已难觅踪迹,黄、白两色的菊花最为走俏。“以前大家祭祀都是烧纸、燃放鞭炮,现在大家都用鲜花了。我们最近每天不到8时就出摊了,前来询价、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一位摊主告诉记者。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故人。西安霸陵墓园新区园区内外悬挂着“守护绿色、共享蓝天”等文明祭扫的宣传横幅,入口处专门设置了纸质祭祀用品集中存放处。“现在大家祭扫基本都用鲜花和绢花,但也有个别人仍旧带着纸品。对此,我们除了在入口处设置寄存点外,还推出了‘鲜花换纸钱’活动,若有市民带着烧纸过来,可以用烧纸换取鲜花。”西安霸陵墓园新区副总经理冯睿表示。

“对于一些不能到现场缅怀亲人的家属,我们今年继续提供‘代客祭扫’服务。工作人员将在墓前转达逝者家属的问候,并完成墓碑擦拭、鞠躬、敬献鲜花果篮等仪式,祭扫结束后,工作人员会把现场视频和照片传给逝者家属,为逝者家属带去一份心灵上的慰藉。”冯睿说。

记者注意到,各个殡葬服务机构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了“云端”寄哀思服务,家属可以通过网上“云祭祀”为已逝亲人举行献花、点烛、敬酒、写家书等仪式,把自己的哀思寄托于“云端”。

此外,我省还鼓励引导群众选择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

生态安葬

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存”

西安市阎良区汉皇树葬墓园内,一排排高大的柏树枝繁叶茂、苍翠挺拔。树下,有市民拿着鲜花正安静地祭拜……近年来,生态安葬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同和接受。西安市阎良区汉皇树葬墓园目前主要有树葬和花坛葬两种生态安葬方式。

树葬是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的骨灰坛或骨灰盒中,深埋于树下。一段时间后,骨灰坛或骨灰盒将溶解在土壤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真正意义上“生于自然,复归于自然”的安葬方式。相比传统的墓葬,生态树葬不仅绿色环保,而且价格更亲民。“我们从2015年开始推广生态安葬方式,但当时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年经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改变。‘以树为碑,与花草为伴’成为人们的新选择。这两年,每年都有多位群众会为亲人选择树葬这种有利于土地循环利用的安葬方式。”汉皇树葬墓园经理沈文告诉记者,“我们会修剪和养护好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花,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选择生态安葬家属的负责。”

除了树葬、花坛葬等安葬方式外,省民政厅和西安市民政局今年将联合举办陕西省首届公益性海葬(骨灰撒海)活动。去年,由于疫情原因,原先确定的海葬活动最终未能成行。今年,我省重启了公益性海葬活动,并将于4月底在青岛市举办。此举既是为了推行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也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殡葬服务需求。(记者 杨小玲)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