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二日,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现场,工人在进行测力转体支座系统安装。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坤 通讯员 郭可盈
3月22日,在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的国内最大吨位钢筋混凝土梁转体斜拉桥——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现场,车辆穿梭,建筑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施工作业。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主塔施工阶段,为后续二次转体施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打开咸阳市主城区地图,徐兰高铁和陇海铁路两条交通干线横贯整个城市。随着城市骨架的拉开,城市南北向交通日益拥挤,群众出行需要绕行,交通效率低,还容易造成道路拥堵。该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打通城区铁路南北的新通道。
据了解,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将跨越徐兰高铁和陇海铁路两条交通干线,桥梁桩基横穿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与地铁隧道外侧最小距离仅1米,并处于航空管制区,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十七局二公司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技术团队历经多轮方案比选,最终选用主跨竖向刚度大、后期维护少,且对铁路影响最小的钢筋混凝土梁斜拉桥转体方案。
“我们采用二次转体法施工,最大转体重量约4万吨,主塔为‘A’形桥塔,塔高84.778米,主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π’形梁结构,桥梁采用半漂浮体系,全桥设置26对拉索。主塔施工完成后,主塔第一次逆时针93度转体至主梁施工位置,主梁及斜拉索施工完成后,塔梁第二次顺时针转体93度至成桥位置。”中铁十七局二公司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总工程师郝磊磊说。
郝磊磊介绍,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该项目采取了“先建后转”工艺——先在铁路两侧建设桥体,再对建好的桥体采用横纵移、双转体、铁路站场上方合龙的施工方案,通过应用智慧管理系统对转体施工进行精准控制,提前在混凝土中预埋下智能芯片,为后期转体提供智能支撑。
“该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高咸阳市中心城区的路网密度,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从而有效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有利于加快本地区的发展进程,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中铁十七局二公司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经理张相伟说。
“咸阳市彩虹二路高架桥项目建成后将缓解城市南北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我们将按照‘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科学组织,合理调配资源,保证项目早日建成通车。”咸阳市住建局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中心项目三科副科长马江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