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图 记者 石喻涵 代泽均 王晓峰 视频 舒悦峰)点点微光汇成曜曜星河,照亮着凡人善举,温暖了社会角落。5月22日2023届陕西520公益季颁奖盛典在渭南市博物馆举行。从2015年5月20日公益记者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至今,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经过8年的成长,已由原先的鲜为人知发展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公益品牌,助力构建起了“全民参与,人人公益”的社会生态。
“益”种生活方式:做正能量“网红” 做“一辈子”公益
网红“打卡”文化盛行的当下,景点、店铺都可能成为人头攒动的打卡点,你听说过做公益也能“打卡”吗?“8年不变的爱”“最美的人在这里”“520最美的表白”“没错,我也很喜欢做公益”……活动现场,一面公益墙成为众人争相留念的地方。光荣留影,再上传朋友圈作为纪念,人人都能成为当正能量“网红”。
作为仪式感最强的“周边”,去年520公益季颁奖盛典上的奖状形抱枕就在社交媒体上刷了一波“存在感”,今年推出的则是暖暖杯。“杯子”的谐音是“一辈子”,也有了一辈子的寓意。为什么要坚持做公益?不是因为回报与名誉,而是因为公益所带来的喜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睦。因此,“公益是我们一辈子可以一起做的最美好的事”是当天所有参与活动的人的共识。
除此之外,来自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宝鸡、咸阳、铜川、西安等地的公益人士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活动现场,正如他们过去一直所坚持的那样,将涓涓细流汇聚成为磅礴的大爱暖流。
“益”种媒体担当:努力讲好新时代志愿服务故事
本次颁奖盛典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三秦都市报、三秦网、秦闻客户端、公益记者网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主办,渭南市博物馆、临渭区青爱志愿者协会、富平县帮帮乐公益协会联合承办。作为“陕耀·网络公益我行动”2023陕西省网络公益工程系列活动,被群众新闻网、秦闻客户端等30余家媒体报道。
省委网信办副主任马卫东,陕西日报社副社长卢尚义,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曹天刚,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余洪生,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陈博,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乐,省委文明办三级调研员王建正,陕西教育融媒中心主任徐进军,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周凯,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班理,省慈善协会副会长陈华洲,西安市委宣传部志愿服务处处长马蓉,阿里巴巴公益高级运营专家魏广明,渭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光,三秦都市报社社长王戈华等出席活动并颁奖。
“新闻媒体不仅是志愿服务的报道者、信息的主要传播者,也应是公益慈善行为的主体,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助力者。”王戈华在讲话中分享了陕西520公益季的故事。“8年来,公益记者融媒体矩阵联合开展近万场次公益活动,影响、带动数十万人做公益,‘公益记者’也成为三秦都市报探索新媒体公益的成功案例。”王戈华号召,“让我们一起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网络公益实践,努力讲好新时代志愿服务故事,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温暖力量。”
“益”份公益情怀:让更多普通人有了参与公益的机会
从萌芽迸发到携手相伴,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品牌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2015年5月20日,公益记者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这是三秦都市报精心打造的媒体专业公益平台。目前已发展成包括公益记者微信公众号、公益记者网、秦闻客户端公益记者栏目、三秦网公益记者栏目、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版、公益记者粉丝圈小程序、公益记者视频号、公益大使和优秀志愿者社群等在内的公益记者融媒体矩阵。
在此基础上,从2016年5月开始,连续7年,三秦都市报、三秦网、公益记者公众号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等,每年举办陕西520公益季活动,5月下旬举行陕西520公益季颁奖盛典。通过不同的主题,汇聚着爱心,传递着温暖。
截至2023年4月底,公益记者融媒体矩阵汇聚4986.8万善款物资给受助人或公益活动受助群体,联合开展的30余个公益项目和活动获得省级及其以上奖励。
其中,“520本好书”项目获评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公益记者公众号荣获第二届中晚协融媒体奖新媒体优秀案例奖;入选“陕西首届媒体融合”唯一“创新公益”案例;入选“陕西传媒创新十佳案例”。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公众号志愿队被授予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2023年1月,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天天正能量”项目十年评估报告》。陕西荣登“正能量获奖者人数排名前十省份”,《三秦都市报》成为正能量获奖案例数量最多的前十强媒体。
活动当天,公益大咖、阿里巴巴公益高级运营专家魏广明专程从杭州来到现场,并送上祝福:“过去的十年里,三秦都市报联合阿里公益奖励传播了近300个陕西的正能量故事;共同策划落地了2000多场次公益活动,数万志愿者和普通市民参与其中。不仅给社会带去温暖,也为更多普通人提供了参与公益的机会,在心里埋下公益的种子……在未来的公益之路上,阿里公益将与三秦都市报全媒体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平台和传播优势,共同推动陕西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益”座志愿暖城:聚爱成光 文明同行
伏尔泰曾说:“文学就是那炉中火,我们从别人那里借来火,点亮自己再去温暖他人。”这句话形容公益再合适不过。
伴随着陕西520公益季项目负责人姬娜的宣读,2023届陕西520公益季宣传选树十大公益大使、十佳公益团队、五十佳志愿者获奖名单揭晓。随后,各位获奖公益人依次上台领奖。
陕西百投融科技有限公司、富平县浩天酒店、中国建设银行渭南仓程路支行、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陕西贡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周至县叠通猕猴桃手工挂面和李敏学、刘喜艳、王晓薇、刘庭等团体和个人荣获“2023届陕西520公益季突出贡献奖”。
陕建十一建集团520志愿服务总队、西安航天弘发实业有限公司、榆林手拉手慈善志愿者总队以及张超、袁永宏、王伟军、贺永峰、周琼、李谷朋、王群莉则荣获“2022年度公益记者融媒体矩阵优秀志愿者和团队奖”。
本届“五十佳志愿者”来自陕西省10个地市的49个公益团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18岁。涉及医护人员、学生、教师、农民、退役军人、公司职员、国企职工、公务员、创业者、出租车司机、家庭主妇、退休人员、专职志愿者等多个行业。
志愿服务类别包括抢险救灾、扶弱助困、敬老爱老、关爱儿童、家教助学、医疗卫生、邻里帮助、绿化环保、节水护水、文明交通、文明创建、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社工服务、科技宣传、网络文明、节庆赛会等。周凯、班理、王建正、徐进军、陈博、杨乐、曹天刚、余洪生分别为获奖者颁奖。
一滴水虽小,但它能反射整个太阳的光。志愿者们从一个梦想、一个情怀、一次奉献做起,让人们意识到爱心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高度。
“益”粒大爱种子:“志愿之火”燃成靓丽风景线
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多支国内救援力量紧急驰援,其中就包括泾阳县蓝天应急救援队。
面对当地余震频发、物资短缺、语言不通等困难,队员们一直坚守在救援第一线。专业的搜救行动在当地获赞无数,土耳其百姓用各种方式向队员们表达感谢。救援的最后,土耳其第一支蓝天救援队也成立了。未来,大家会一起参与更多的国际救援,帮助有需要的人。
在和主持人的互动中,泾阳县蓝天应急救援队队长段安礼分享了这段救援经历。这一次,他们和延安市宝塔区南市街道360帮帮团、榆林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陕西秋叶静美安宁疗护科普志愿团队、乐弈公益助学团队、宁陕县义工联合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商洛市商州区义工联合会、一元关爱佰胜志愿服务队一起被评为“2022年度陕西十佳公益团队”。
2023届陕西520公益季活动中,“520,分享我与乡村的故事”为重要环节。此前,秦闻客户端刊发了20个面向社会征集来的“我与乡村”的文图和视频故事,并制作H5进行了展播。
活动中,两位优秀奖获得者绥德驻村第一书记杨源峰、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卢苇分别分享了他们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益”次温情守候:簇起一团火 温暖一群人
红毯、签到墙、闪光灯……活动当天,现场如颁奖典礼一般热闹。“2023届陕西十大公益大使”郭恩伟、杨梅、李娟、周作亮、王冰、唐晓峰、张家赫、李芳利、孙秸、李汶静走上红毯。
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或许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始终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来温暖着社会。因此,他们在活动现场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
从参与者到组织者再到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郭恩伟作为国家电网一名员工,在陕西率先开创了自选捐赠新模式。渭南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杨梅探索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1+10+100”社会组织服务模式,动员引导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抗洪救灾、乡村振兴等。
陕慈协向日葵医养结合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李娟是老人们口中穿着红马甲的“闺女”。疫情防控期间,免费为抗疫一线人员、老人和周边群众发放价值20余万元防疫药品。陕建十一建集团520公益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周作亮先后组织实施520健康公益跑、520本好书传阅、520点亮微心愿、金秋助学等活动,并主导成立“困难人员帮扶就业基地”。
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王冰是一位17年全职公益人,努力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带动千余名青年环保志愿者参与公益行动。临渭区青爱志愿者协会会长、渭南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唐晓峰2010年至今,每年组织百余人骑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积极献血。
当看到持刀嫌疑人拒捕并将一名警察刺伤时,“陕西最美退役军人”张家赫不顾危险挺身而出,不幸受伤,紧急抢救4小时,被缝22针。岐山县蔡家坡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会长李芳利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多年来用实际行动诠释小城有大爱。
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孙秸,2016年成立非遗公益工作室,也是目前延安市唯一一个戏曲非遗传承工作室,多年来普及传承非遗文化受众达十万余人。铜川市雷锋爱心志愿总队队长李汶静退休后开始从事公益事业,成为养老院60多位老人的“女儿”,注册团队下辖5个雷锋小分队累计服务时长33万余小时。
7年时间,连续八届,520公益季一共选树了70位公益大使,他们来自陕西各地市、各行业,在扶贫济困、助医助教、扶老助残、关爱儿童、社区治理、文明创建、抢险救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介绍,除了奖杯、证书及千元奖金之外,“2023届陕西十大公益大使”将登上三秦都市报全媒体封面及西安多个客运站的大屏,借此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进而激励、发动社会各界传递爱心力量。
“益”个温暖心愿:“你们的梦 我们来圆”
“谁能帮助孩子们实现心愿?”主持人现场征集圆梦人。话音刚落,雷锋司机刘建贵、爱心人士李国华举起印有“实现梦想”字样的应援牌应声回答:“我来认领!”
“医院收治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600余名。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下,孩子们有了一些和社会融合的机会,但看野生动物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这份留言来自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社会工作部孙保宁。留言中他道出了心愿——“让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看看动物”。
让孙保宁惊喜的是,这个“梦”在2023届陕西520公益季大型公益活动中得到了回应——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表示“孩子们的梦,我们来圆”。5月15日,百余位特殊儿童、家长及志愿者同行,与心心念念的动物们来了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活动现场,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市场部科普研学主管夏梦雪表示:“我们认领孩子们的微心愿,既是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亲近自然、开阔眼界,也是为了提高家长对孩子康复的信心。我们走出的是一小步,孩子们却向适应社会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的心愿是穿上新的校服,欢度‘六一’儿童节。”现场播放的微心愿申请视频中,来自汉中市佛坪县长角坝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稚嫩的面孔令人动容。
据了解,这些孩子中有些父母外出打工,有些则是离异家庭,他们大多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因为经济拮据,所以校服破了、旧了或是短了,都不舍得换。
“谁能帮助孩子们实现心愿?”主持人现场征集圆梦人。话音刚落,雷锋司机刘建贵、爱心人士李国华举起印有“实现梦想”字样的应援牌,认领了这个心愿。
收集心愿,完成心愿,听起来是一件浪漫的事,但它又有着非常务实的意义。就在一周前,公益记者收到来自延安、榆林的几位乡村教师发来的信息。原来,在往届的520公益季中,老师们给孩子们申请过微心愿,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得以圆梦。这一次,他们作为代表,带来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绘画、手工艺品等。
魏广明和王戈华分别从延安支教老师高燕、榆林子洲马塔留守儿童学校校长马强手中接过牌匾。送给阿里公益的牌匾上写着“鼎力相助情似海 无私捐赠恩如山”;赠给三秦都市报社的牌匾上写着“扬正气传递温情 聚爱心彰显大德”。
“益”个响亮品牌:发挥“造血”功能 让暖流历久弥新
爱无界,行无疆,大爱无言。随后的环节中,指导单位、主办单位领导接收了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五十佳志愿者代表陈向锋、西安市退役军人服务协会副秘书长王艳共同完成的剪纸作品。
画面中,“陕西520公益季”在突出位置,“2023届”包裹在爱心之中,石榴、牡丹等花卉图案跃然纸上。两位志愿者将对520公益季的期盼和祝福,全都融入了一方剪纸中。
省委网信办副主任马卫东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陕西520公益季多次被评为陕西‘网络公益优秀精品项目’,是‘陕耀・网络公益我行动——陕西网络公益工程’中的重要品牌公益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自2016年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活动以来,共选树了70位陕西公益大使,传播了最美陕西人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感人故事。”
马卫东指出,通过凝聚全省各行各业热衷做公益的志愿者和团队,促使志愿者们发挥“造血”功能,带动省内外数万人参与公益,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参与网络公益实践。他表示:“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网络公益健康有序发展。各展所长,精心策划网络公益活动。久久为功,全力打造网络公益品牌。”
2023届520公益季仅宣传选树公益大使、十佳团队、五十佳志愿者三项活动的网络页面关注访问量、点赞量、留言量等累计超过600万人次,7年8届520公益季网络页面关注量超5000万人次。
公益道路,历久弥坚。沉淀每一次感动,让公益之路长久行进,用公益火把照亮四方,三秦都市报公益记者品牌的脚步必将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