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董毅 左婷)盛夏时节,扶风县城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碧水漾波、绿草如茵。每天清晨或傍晚,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近距离感受水上乐园的情趣。
“这里以前就是一条杂草丛生的大水沟!”一位在七星河湿地公园散步的老人回忆说。如今,位于扶风新老城区交界处的这个湿地公园,已成为了市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外地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河道综合治理是提升河湖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普惠工程。扶风县按照‘治理一条河,点亮一处景’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让七星河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河’。”扶风县县长、县总河长张平介绍说。
七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扶风县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惠民之举,先后投入资金3.8亿元,实施河道堤坝、交通水电、绿化美化等项目,治理河道4.8公里,形成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6平方公里,打造了海棠春晓、荷塘清趣、霓虹拢翠、伏波鉴影、金桂飘香以及达摩洞、积福寺、王莽寺等16处特色人文景观。
领导“挂帅出征”压紧压实责任
扶风县境内主要有渭河、韦水河、七星河、美阳河等8条主要河流,主辖区内有信邑沟水库、官务水库、白家窑水库等10座水库。同时还有陂塘3座、涝池217座,以及宝鸡峡灌区4条干渠,境内全长50.9公里,冯家山灌区2条干渠,境内全长14.6公里。
扶风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7年来,全面统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等要素,先后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治、护、管、用同向发力,全力推动河湖长制责任落实,全县河湖长制已实现了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扶风县主要领导带头履行县总河湖长责任,“挂帅又出征”,坚持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河湖水域管理和治理工作,其他河湖长也坚持常态化巡河,研究推进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压紧压实责任、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在全县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河湖长不是挂名,而是责任。有责任就要有督查有问责。全县各级河湖长及相关部门每年按照要求参加省市河湖长工作会议,召开县级河湖长工作会议、河湖长制专题会议。同时,扎实开展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以考促改、以考促干、以考促优,并将各级河湖长考核结果纳入各镇街、各部门年度考核。
挂“长”就是把责任放在心、扛在肩。去年10月份以来,针对宝鸡峡总干渠水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县河长办联合宝鸡峡总站及城关、段家、杏林、召公4个镇街,开展地毯式大排查,共排查出问题24处,其中乱堆垃圾11处,乱排生活污水12处,乱占1处,针对问题建立台账,出动人力、机械立即整改,截至12月底,全部销号。
深化系统治理优化生态环境
扶风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以县域8条河流、10座水库和宝冯两大灌区渠道为“清四乱”重点,集中开展河湖库渠“四乱”问题摸排工作。按照问题归属建立责任清单台账,对照问题台账,全面进行整改,共计投入120余人,动用机械45台次,清理各类垃圾1100余立方米,重点路段增设警示牌30余处。
全面完成辖区内韦水河、七星河、美阳河等7条河流,总长度约111.5公里的划界以及界桩栽立任务;完成辖区内官务水库、白家窑水库、太川水库等7座水库,湖周长度约28.6公里的划界任务及界桩栽立任务;完成辖区内银豆陂塘、齐村陂塘等3座陂塘以及白家窑水库抽水站等6处泵站工程划界工作。编制完成渭河、韦水河、七星河、美阳河、太川河等5条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
河流治理,表象在水里,问题根源在岸上。2021年以来,扶风县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水系生态保护项目,治理修复生态水系3条共32公里,整治滩面6000余亩。利用省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1200万元,分别实施了蔡刘水库、田家河水库、太川水库等多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建成了上接野河山景区、中穿七星河湿地、下连渭河流域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城水共生、人水亲和”生态绿色廊道。
“我们加大水资源综合利用,强化河湖长制的落地,开展治理保护全民大行动,合力保护水生态,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水域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水生态环境的幸福安澜。我局连续4年荣获市级优秀单位、连续5年荣获县级目标责任制考核奖。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扶风县水利局局长郭军良欣喜地说。
狠抓水灾防御确保河湖安澜
水旱灾害防御是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的首要任务。扶风县立足县情水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全方位推进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全力防御水旱灾害,守护河湖安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
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在预,关键在防。扶风县全面贯彻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制,水库政府责任人、水库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同时,修订完善了《扶风县2023年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17个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以及各类水利工程防汛抢险预案和水工程调度运用方案。
投资104万元实施完成白家窑水库安装钢制波形护栏、防汛物料储备等。官务水库河道疏浚、泄水渠道改建工程也已开工建设。投资51万元实施完成白家窑水库和官务水库标准化水库管理(雨水情测报系统)及防汛物料储备,对五郡沟水库、云龙水库、蔡刘水库三座水库进行维修养护。
绷紧安全之弦,织密责任之网。扶风县始终坚持江河安澜就是最大的民生,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紧盯全县河流、水库、淤地坝、两大灌区等关键部位,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切实筑牢水安全防线,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努力为确保河湖安澜、人民安康筑牢安全屏障。
新兴经济业态增添发展动能
河湖生态的不断改善,不仅促进了沿岸的产业发展,也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契机,一批经济新业态“破茧而出”。
依托河湖良好的水资源优势和水生态环境,扶风县大力发展以鲫鱼、鲤鱼、草鱼等为主的水产养殖,建成水产养殖19户,发展水产养殖3600亩。2022年全县水产养殖业产值达2650万元。
扶风县沿河湖规划打造的七星小镇、浪店河畔生态园特色文旅品牌,着力实施的“水安于民、水富于民、水美于民”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带动周边1500多人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扶风县针对多年来的采砂乱象,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砂石国有经营,不仅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砂,还在保护河道行洪安全的同时,保证国有资源的增值,实现了治河治砂的双赢。河湖悠悠,碧水灵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美景,犹如一幅幅秀丽的画卷,正在为扶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的动能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将以实施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牢河湖治理政治责任,自觉把河湖治理保护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奋力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用具体成效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扶风县委书记、县总河长王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