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图集】“庆中秋 迎国庆”2023年第二批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研发展示拉开帷幕

【图集】“庆中秋 迎国庆”2023年第二批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研发展示拉开帷幕

2023-09-25 17:29:31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 李宗华)用黑巧做成的可以吃的泥叫叫,剪纸图案的丝巾和平面台灯、布老虎趴在了魔方和地毯上,蓝田水会音乐文创“耳听八方乐器印章”……每一样作品都脑洞大开,极富设计感的造型让人惊呼“可爱”,不忍释手。

为进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足发展,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弘扬。9月25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承办,雁塔区文化馆、西安纽万创想NUSPACE纽空间-非纽集、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办事处美尚社区协办的“‘庆中秋 迎国庆’2023年第二批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研发展示”在西北首家纽空间拉开帷幕。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余亚军,雁塔区政府副区长聂虎,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一级调研员杨虹,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白利群,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贺雪梅、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张艳书记等领导嘉宾出席,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余亚军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余亚军在致辞中说,“西安作为千年古都,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积淀着岁月痕迹,承载着传统底蕴,更体现着文化自信。希望通过非遗传承人与各类专业设计院校相联合的模式,真正地将丰富的非遗项目传承下去,让其在现代社会中持续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展示了西安鼓乐、蓝田水会音乐、同盛祥泡馍、易蛰酵母制香技艺、西安剪纸、户县社火、鱼化泥叫叫、皮影制作技艺、户县布老虎、如意面花、关中礼馍、周至剪纸等共12项非遗文创项目,种类涉及生活用品、家居、饰品、食品等门类,或精致万分或萌态十足,无一不风格浓郁,内涵丰富,令人以崭新视角感受到传统非遗的时代魅力。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项目。从第一批到第二批文创研发已有30余个非遗项目被纳入课题。非遗传承与艺术院校专业培养融合,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了解非遗项目的“来龙去脉”,熟悉制作流程,对传统技艺进行二次设计创作。

省级非遗项目鱼化泥叫叫代表性传承人杨帆表示,“创新对于坚守一生的传承人来说,是面临的最大难题和命题,我们只有寻求社会的帮助。让非遗融入当代,让作品融入生活,美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传承思维在我们每个传承人身上再现和成长,是我们将传承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代最好的路径。”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老师曹钰表示,“艺术系学生需要在非遗中寻找和学习传统符号和设计理念,传统的配色和造型对他们很有启发。这次我们学校针对七个项目进行了转化,这些作品都是学生们和传承人深度交流、逐渐碰撞出来的。我们也将在尝试中逐步积累经验,尽可能地优化,早日进入市场”。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动画系大三学生罗丹,根据同盛祥IP创作的卡通《泡馍狂想曲》系列,包括漫画册页、夹子、钥匙链、耳钉、冰箱贴、地毯等,展现出别样之美。她说,“做成后,同学们都很喜欢,说要有这种商品他们会买,让我留几套给他们。这是我第一次做非遗文创,非常感性,我们年轻人做非遗传承还挺有意思的。”

现场,非遗项目缠花、莲湖精巧面塑、蹙金绣、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唐三彩烧制技艺等传承人自主创新的文创产品也首次亮相。此外,唐流彩、碑林棉絮画、长安绞颉、汪氏皮影、王氏布艺、逢灯绳结、澄城刺绣、陕西大雅礼乐二曲等10个非遗项目也入驻纽空间,为展览助力。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向社会呼吁:“非遗创新的这条路上我们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希望有更多专业团队能积极地加入这项公益性研发活动,吸纳更多富有创意,内涵深刻的设计灵感,研发出铭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非遗文创作品,从而将传承非遗技艺、弘扬匠心精神更广泛、准确地传递给大众,让人们充分地了解非遗的‘根’和‘源’,从而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弘扬。”

据悉,本次展览展至10月10日。

(编辑:薛诗彤)

(责编:李溢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