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武汉至南昌双回1000千伏线路工程(赣2标)全线贯通

武汉至南昌双回1000千伏线路工程(赣2标)全线贯通

2023-11-12 09:45:26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吴蓉 张文博 记者 冯红林)11月11日,江西九江永修县一处场地上,在张力机和牵引机轰隆隆的运作下,距地面百余米高的上空,走板带着8根银线平稳经过最后一基滑车,标志着由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武汉至南昌双回1000千伏线路工程(赣2标)顺利实现全线贯通,也标志着该公司武南建设团队经过356天的“追光”行动,胜利完成“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光荣使命。

武汉至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华中“日”字型特高压交流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实现鄂赣特高压交流联网的同时,为鄂东江南负荷中心提供电压支撑和潮流转移通道。工程起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武汉1000千伏变电站,落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赣江1000千伏变电站,新建线路长度2×462.9千米,项目总投资90.82亿元。陕西送变电公司承建的赣2标段线路全长2×33.568千米,新建铁塔68基,途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永修县。

2023年3月17日,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集结本工程江西段7家参建单位会师井冈山,用先辈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为工程建设凝聚奋进力量。陕送人血脉中的顽强与拼搏,赓续在这支武南项目团队中。

先知先行 追风逐电

“突破制约点、实现目标值”是项目经理王文超从工程伊始就定下的目标。

四入江西的陕西送变电公司深知多雨气候对工程建设带来的诸多不便,提前筹备各阶段建设工作并高效落实是不二选择。为确保2023年农历新年前完成全部基础施工,施工项目部制定“大干五十天”目标,全体参建人员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工作态度,组织16台挖掘机同时作业,逢山开路、遇泥搭桥,2023年1月10日完成任务。

跨越550千伏磁永线作为本工程最重要的一次跨越任务,武南项目团队抢抓磁永线转检修时机,缜密策划部署,提前完成跨越区段铁塔组立,顺利完成跨越架线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建设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组塔高峰期面对台风“杜苏芮”进入江西省境内,施工项目部提前进入防备阶段,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7个组塔班组的9个作业点每日在工作群汇报现场情况,严守紧盯,成功抵御台风影响,为工程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大干实干 追稳求进

如果说超前谋划是赢得胜利的先决条件,那么实干稳进便是取胜关键。

陕西送变电公司扎实开展“六精四化”专项行动,针对工程特点精准施策,统筹部署绿色施工、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和全过程安全管理。

本工程所经地区林区占比91%,环境脆弱,施工项目部秉持“边施工边恢复”的方针,开工初期在材料站建立“试验田”,培育草籽、树苗,选出易存活、易生长的种类,便于后续植被恢复工作。在道路修筑过程前,编制“一路一措一管控”图册,尽可能减少破坏植被,让绿色施工落到实处。

陕西送变电公司强化质量管理,工程前期下大力气从“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着手,制作“实体样板”,开展交底培训,抓实标准工艺落地,实现“一次成优、过程成优”。

陕西送变电公司坚持“科技兴安”,全面采用机械化施工方式。14台大型施工机械助力基础施工,组塔阶段结合施工地形,选择流动式起重机、落地双平臂和双摇臂等安全性能、机械化程度高的组塔方式,压降安全风险,提升作业效率。围绕“抓控保”专项行动,施工项目部严格落实“四统一”管理要求,深化落实班组自有人员日常检查与项目部巡查“双保险”,利用开展安全竞赛制和“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相结合,保障现场安全可控,累计4次获得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无违章现场。

群英荟萃 追光路上终成光

事在人为。人,则是这场“追光”行动中不可或缺的无价之宝。

工程建设期间,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业主单位积极协调、密切协作配合推动各项工作有力开展,定期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见面碰头、现场办公,面对面分析问题、研商对策,给予陕西送变电公司大力支持。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送温暖到现场,送教培到一线,全程督导施工管理,充分给予中肯意见,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后盾。

武南项目团队集结了“有经验、有技术、有创新、有纪律”的生产骨干和年轻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QC管理等实践活动,大胆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来提升整体装备技术水平。

施工现场汇聚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技能兄弟班组”,用娴熟的绑扎钢筋技术、过硬的登高组塔能力、精细的附件安装手法,为安全、优质、高效完工助添强劲动力。

武南工程,陕西送变电公司用实干展现担当,87天完成1.4万方基础混凝土浇筑,177天完成1.3万吨塔材组立,92天完成2×33.568公里导地线架设,以陕电铁军的良好风貌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奉献自己的光热。


(编辑:李元哲)

(责编:李元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