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文旅融合看安康③】汉调二黄:一张活跃在汉江边上的闪亮“文化名片”

【文旅融合看安康③】汉调二黄:一张活跃在汉江边上的闪亮“文化名片”

2023-11-27 22:24:40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郑亚玲)“没想到安康还有这么大的剧院!”11月27日下午,陕西日报社“文旅融合看安康”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行进到位于安康市汉滨区的汉江大剧院时,一位成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93fbaf6853b185baf7fcc96ddb06a42.jpg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探访国家级非遗剧种汉调二黄,了解这一古老剧种在安康的传承与保护。 

汉调二黄是京剧的主要声腔剧种之一,是陕西省第二大地方剧种,因其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称“汉调”,在安康地区还有“陕西汉剧”之称,为安康的传统地方剧种。

85a3071237eed270ca172fc4d0ec124.jpg

“预计我们今年的演出将达到130多场”,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袁小龙介绍说。作为安康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汉调二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熟知,甚至还有不少外地游客组团来看演出。

成立于1950年的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国家级非遗剧种汉调二黄传承、保护、发展为主要业务的专业院团。建院70余年来,研究院汉调二黄名家汇聚,人才辈出,历年上演了汉调二黄传统剧目八百余部,创编各类小品、小戏近千部,其中《五女拜寿》及《铡美案》参演全国汉剧艺术节并荣登央视11频道空中剧院。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近年来,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新编小戏、小品、综艺类歌舞等主要反映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新民风建设及汉调二黄传统折子戏,在文化惠民演出中大受欢迎,年平均下基层惠民演出50余场次。汉调二黄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末清初时盛行于关中部分地区和陕南汉水流域,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汉调二黄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采访中,记者获悉从今年10月开始的“首届全国汉剧优秀剧目汇演活动”正在安康举行,陕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五省联动,将让以汉调二黄为代表的汉剧曲目获得更多的关注。

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据了解,安康市《汉调二黄保护条例》目前正在修订中,今年有望实施。

(编辑:杨岚)

(责编:张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