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记者 石喻涵 图/记者 马昭)1份报纸,100多页读报笔记,近200册合订本,这些数字记录了83岁的薛谦和《三秦都市报》21年的缘分。11月30日,当得知三秦都市报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时,薛谦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报纸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我今后会坚持做读报笔记,为社会和下一代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退休后没什么爱好,我就喜欢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和家乡发展。”那是2002年,从省人社厅退休后的薛谦,第一次订阅了《三秦都市报》。薛谦说,当时,他对比过市场上的很多报刊,觉得《三秦都市报》内容贴近百姓,就选择了它。从此之后,就成了“铁杆粉丝”,一订就是16年,“这是咱陕西人自己的报纸,说的都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拿在手里感觉特别亲切。”
每天早上吃完饭,薛谦便拿出报纸来阅读。旁边还会放一本A4大小的本子。看到自己关心的重大新闻、民生政策,便记录在本子上。他给记者翻阅着100多页的本子说,“你看,写了这么多,说明咱们报道的内容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和其他人随手丢弃不同,薛谦总是将报纸细心地保留下来。后来,数量多了,他干脆准备了装订工具,按照日期整齐排列,用记号笔标出打孔的位置,再用电钻穿孔,用细铁丝把它装订起来。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16年,整理出来的报纸合订本有195册,堆叠在卧室中,堆成一堵“墙”。
2018年,薛谦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报纸“物归原主”。他主动联系报社,希望将这些合订本捐出,留作资料。“希望它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也希望你们报纸能越办越好,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更好、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据薛谦回忆,当时报社发行人员将报纸合订本一点点搬到楼下的时候,他眼眶都红了。“毕竟是多年心血,还是有些不舍,但我不后悔,捐给报社留作资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为了感谢并回馈老人,从那时起,《三秦都市报》每年免费向老人赠阅。
尽管已经年纪大了,薛谦如今仍旧坚持读书看报。他是怎么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说着,他拿起了11月30日的《三秦都市报》,“今天的报纸上,这一则四面八方捐献‘熊猫血’的稿件,让我印象深刻,说明现在好人多。还有三秦学生记者的活动,我也一直在关注,让孩子们都成为记者,记录这个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一份报纸就是一段岁月,斑斑墨迹间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一张张发黄的纸张上,总会承载着很多的回忆留存这些不可复制的记忆。薛谦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下了原汁原味的三秦时光。他说,希望《三秦都市报》在下一个30年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