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生鲜灯”禁用首日 农贸市场“素颜”了吗

“生鲜灯”禁用首日 农贸市场“素颜”了吗

2023-12-02 06:38:20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文晨 陈昭妤)在农贸市场买到的一些肉类、海鲜、蔬果,拿回家却发现远不如市场里看到的那般新鲜艳丽、卖相诱人,在“生鲜灯”的照射下,这些产品的颜色、光泽甚至新鲜程度都好似被加上了“美颜滤镜”。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2月1日起禁止使用这类“生鲜灯”。当天,记者走访西安部分农贸市场,看看“熄灯”状况如何。

多数商户完成换灯 正式开启“素颜”销售

当天上午,记者分别来到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建国门综合市场,原本一眼望去以冷暗色调为主的鲜肉摊位明显亮了许多,曾经摊位上方红白小灯泡的“生鲜灯”已经换成了普通的白炽灯泡或白色的LED灯泡,整体看上去呈现一片暖白色。

一些在摊位前挑选食材的市民表示,之前上过“生鲜灯”的当,看着非常新鲜的肉,买回去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现在摊位换了灯,肉看起来不如之前红润、鲜亮,却显得更加真实、可靠。

“一直在这家买肉,今天过来一看,感觉肉都变得干瘪了,好像没以前新鲜,不过这样倒是更加真实了。”在建国门综合市场挑选猪肉的裴女士说,看到肉摊都换了灯,肉的颜色更加真实,买生鲜食品心里更加踏实了。

对于禁用“生鲜灯”,不少摊主也表示,大多数人都是在市场先看肉的颜色,才会去问价钱,以前别人用“生鲜灯”,自己不用就会很吃亏,如今大家都凭产品本身质量吸引顾客,顾客挑选起来方便,市场也更加规范了。

建国门综合市场经营猪肉摊位的任师傅表示,禁用“生鲜灯”对于卖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以前用‘生鲜灯’一盏要上百元,现在这种灯才几十元,大家都不用了,还少了一笔投资。”

部分肉摊仍未“熄灯” “混搭”使用轻微“美颜”

在当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摊位都完成了换灯,尤其是蔬菜、水果、海鲜、调料等摊位,几乎已经看不到“生鲜灯”的影子,不过仍有少数鲜肉摊位仍然给自家的产品开着“美颜滤镜”。

在建国门综合市场一家卤味熟食的摊位,不仅有常见的红色灯罩红白小灯泡的“生鲜灯”外,窗口上沿还安装了一些管状“生鲜灯”,摊位上的香肠、鸡爪等看起来显得光鲜亮丽。在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的一家鲜肉摊位,上方同样亮着十几盏红白小灯泡的“生鲜灯”,在灯光的照射下,每块肉看上去都是肥的地方白花花、瘦的地方红彤彤的。面对记者“换灯”的提醒,这位摊主表示,早上已经让店里的伙计出去购买符合规定的灯泡了,等灯一买回来马上就更换。

此外,还有一些摊位虽然更换了白炽灯,却又换得没那么彻底。部分摊位将打开的“生鲜灯”放在靠后的位置,配合前方的白炽灯照射,另有部分摊位将普通灯泡配合较大的红色灯罩使用,使整体灯光看上去偏红。相对于之前“生鲜灯”的冷暗色调,这些“混搭风”形成的灯光让鲜肉看上去真实了许多,但对比其他完全“素颜”的摊位,仍然有轻微的“美颜”效果。

监管部门:警示为主 拒不改正再处罚

根据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12月1日起,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对于仍未“熄灯”以及“混搭”使用的情况,相关部门将如何处理?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新《办法》公布以来,对于强化禁用“生鲜灯”新规的宣贯工作,市、区(县)、基层监管所三级联动开展宣传、提醒、排查和整治,引导商户自查自纠和及早更换,目前发放《关掉“美颜”,诚信经营,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禁用“生鲜灯”提醒告知书》4300余份,更换合规照明设施1100余盏(套)。

下一步,西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宣传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关掉“美颜”,回归“本色”,使用合规照明设施,展示生鲜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同时,坚持服务发展和执法检查并重,按照“警示为主,拒不改正再处罚”的原则,指导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发现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照明设施,依据《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编辑:吕媛媛)

(责编:薛诗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