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从“扎根”到“抽穗”——见证榆林化学奋楫逐浪的一年

从“扎根”到“抽穗”——见证榆林化学奋楫逐浪的一年

2024-01-18 17:38:48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郭文静 王平 记者 张永宁)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眸榆林化学的2023,是精彩纷呈、充满挑战的一年,是耕耘不辍、稳中求进的一年,更是收获与喜悦并存的一年……


这一年,榆林化学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提前9天达到年度设计产能目标,并完成集团年度产量目标的150%,创造出“当年投产、当年达标达效”的行业新纪录;这一年,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烯烃、芳烃及深加工工程手续办理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年,榆林化学获得国家级“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2023年度“5A”级(优质精品工程)评价……奋楫逐浪中的榆林化学数智、创新“双向联动”,安全、产业、管理“三线齐发”,用六年来的“沉潜蓄势”,在2023这一年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在“扎根”中厚植安全底蕴

“隐患就是事故,违章就是事故,生产波动也是事故,管理不到位更是事故。”大安全管理理念不仅深入人心,更嵌入榆林化学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2022年10月9日,聚酯级乙二醇“新鲜出炉”,如何让这个“新装置”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呢?

榆林化学持续推动安全标准化、清洁文明生产“双企业建设”,坚持“管事情过渡到管人、查隐患过渡到查责任人”原则,成立了6个安全分委会,修订了23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了生产系统全员“五星”培训,进而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双重预防机制。与此同时,榆林化学组织全体中层管理人员,开展“零报告”下基层检查安全环保问题,在生产系统中层管理人员中推行了“安全积分制”,不断深化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构建了报警管理第二层监控屏障,报警频率同比下降80%,实现了全年安全零事故,环保零事件的安全目标。

在“破土”中集聚产业优势

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为勇攀高峰提供了强劲引擎,拓宽了榆林化学自身探索的边界。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更是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能源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3年底,榆林化学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已实现“安稳长满环优”高质量运行449天,全年销售产品231.8万吨,产品占有率在全国煤制乙二醇市场达32%,成为国内乙二醇供应商的领跑企业。

1.jpg

与此同时,榆林化学积极推动120项目产出合格煤基柴油、石脑油,其《百万吨级粉煤快速热解制特种油品关键技术及产业示范》,更是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作为对煤化工行业碳减排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该项目先导试验工程不仅刷新了国内最长的密闭取芯纪录,还入围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3年煤炭科技十大新闻。除此之外,榆林化学还积极谋划布局新能源项目。作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50万吨/年DMC项目更是在2023年12月,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循环气压缩机控制系统出厂验收测试(FAT),为公司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抽穗”中培育核心功能

榆林化学牢固树立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的工作理念,对照集团公司下发的26条具体工作安排,制定降本增效具体举措130项。统筹全厂物料平衡,强化工艺设备管理,优化提升工艺指标,实现单位产品成本有效降低。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量化各工厂考核指标,并就成本动因和降本增效目标任务进行深入分析,不断做好资产优化,提高装备运行效率。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按照“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先审批”的预算管理机制,严控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积极争取国家税收优惠、留抵退税相关政策,2023年,累计节约税收资金约1000万元,节约资金成本超1.1亿元。

2.jpg

除此之外,榆林化学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通过对业务部门进行整合,建立了设置科学、运转高效又相互制衡的组织架构。开展全员素质测评,以“赛马”机制代“相马”模式,选拔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347名职工成功竞聘并走上新岗位,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通过外部交流、市场化选聘等方式引进国际化优秀管理、科技研发人才6人,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

同时,公司积极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构建新材料研究院和日本研究院组织架构和科研体系,2023年以来,参编国家标准9项,获得专利授权104项,发布SCI论文1篇,承担百万吨级粉煤热解等多项国家工业化示范任务,更是让榆林化学领跑新质生产力。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榆林化学在安全环保、产业集聚、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追求从未停止,也不会停止。鞍马未歇,战鼓催征,国企深化改革行动号角已经吹响,集团公司“18765”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榆林化学公司接续奋斗的步履正当其时。


(编辑:李元哲)

(责编:李元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