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秦岭深处有座城 他在这里扎根42年……

秦岭深处有座城 他在这里扎根42年……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 2024-03-03 21:19:26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陈燕 张瑜娟)“师傅,包给我,我帮你拿。”2月27日12时55分,北京西至成都西T7次列车停靠略阳车站一站台,有名老年男子行动不便,怀里抱着一个大编织袋,肩上还背着一个双肩包,陈富利主动上前帮忙搭把手。

略阳,是秦岭大山深处的一座山城,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因地处兵家必争之地和商旅辐辏之地而得名,素有“秦蜀要冲、陕甘纽带”之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从县城南北横穿,略阳车站是宝成铁路线上的一个三等站,办理客货运业务,隶属西安铁路局汉中车务段管辖。

陈富利是该站的客运值班员,同事们亲昵地称呼他“老陈”。今年春运,是老陈从事铁路工作以来的第42个春运,也是他在岗坚守的最后一个春运,当天,还是他的最后一班岗。

老陈1982年3月在略阳站入路参加工作,从制动员、连结员再到车站助理值班员,这几个行车主要工种,他干了12年。1994年因工作需要,他被调整到客运岗位,迄今累计服务山区群众出行三十年。从青葱少年到六旬老汉,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铁路事业,无论岗位怎么变化,始终以不变的担当精神书写着他的春运故事,用心用情守护万家团圆路。

老陈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宝成二代”。20世纪50年代初,他的父亲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建设者,在秦岭山中,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参与修建宝成铁路。后来修路变护路,他乡变故乡,从宝鸡奔赴秦岭山区,辗转留在略阳车站,直到1982年退休。

老陈在宝成铁道边出生,在略阳山城长大,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对铁路有种特殊的情感。长大后,他毅然选择铁路这份职业,并因为热爱,常年扎根山区、坚守岗位42年。如今,他的女儿继续沿着父辈足迹,坚守在宝成铁路线上,是安康电务段略阳车间的一名铁路信号工。

一家三代铁路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工作岗位,建设、守护并见证着宝成铁路的发展变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着“不怕苦、不服输、不含糊”的宝成精神。

春运中,略阳站客流如织,一批又一批旅客拎着大包小包涌入车站候车室。老陈时而在安检仪前给旅客帮忙递包,时而在售票窗口帮忙解答疑问、维持秩序,做好人流疏导,时而在站台组织旅客安全乘降。热心的他,只要看到年龄大的、抱小孩的、行动不便的旅客,总会主动上前问一句,帮一把。站区的干部职工提起老陈,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老陈,是个好人!”

“有次,K291次列车长通知,车上有两名孕妇即将分娩,其中一名孕妇有随行人陪护,另一名孕妇仅带了一个三岁小女孩,老陈赶紧拨打120,引导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进站接车。看到小女孩一直拉着妈妈,得知她们家在成都,没人在身边照顾,他就主动带小女孩到医院帮忙安顿。次日,孕妇顺利诞下一名男婴,他和家人连续三天给她们送餐。”车站党支部书记李鑫说,“时隔半年多,那位妈妈还抱着儿子、拉着女儿专程赶到略阳向他道谢。听说这个事,我也特别感动。”

13时33分,老陈在站台上目送K545次列车驶离站台,按规定巡视检查客运服务设施。在候车室,他发现有位小伙子情绪激动地和工作人员争执,就主动上前劝解。

“你这是咋了,才过完年就不高兴?”老陈微笑着问,原来本应在广元站下车的小伙子,一时疏忽,越站乘车到了略阳。由于当天没有再到广元的车,意味着他要在略阳住一天。车上,列车员解释他也不听,车开了以后,他找到车站客运员要求赔偿住宿和吃饭钱。

“在这里下车待一天也是缘分,何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放松放松,只当是度假,吃点略阳特产,再给家人捎回去些,你看,两全其美!”老陈耐心安抚小伙子,并向他介绍略阳特色美食美景,在他的劝解下,小伙子终于释怀,向城里走去。

16时许,候车室的旅客渐渐多了起来,多数为背着沉重的大件行李,前往北京打工。旅客陈勇指着老陈,给一路出去打工的伙计,摆起“龙门阵”。

“那年冬天我从外面打工回来,身上揣着自己和同乡工友的几万块工钱。要过年了,大家都等着钱过年,当时火车上、车站的人都多得很,钱包啥时被挤掉的都不知道,下车回到家才发现,老婆急得直哭,正在我也不知道该咋办的时候。同村的人喊我说,火车站的老陈到处找我。赶到火车站才知道是他捡到了我的钱包,又通过钱包里身份证上的家庭住址,打听到我同村的人给传的话。我当时激动得就差给他跪下了,简直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呀!还想给点钱表示感谢,他说啥都不要。”陈勇笑眯眯地看着老陈在旅客中忙碌,“现在每年出去打工坐车,陈哥都会主动问我票买上没有,还教会我在手机上买票。”

四十二年的奉献和坚守,其中从事客运岗位三十载,他始终热爱自己的岗位,用真情服务每一位旅客,得到了大家的尊重、信任和一致好评,不仅实现旅客零投诉,还收到数不清的感谢信,曾经收到的锦旗挂满了车站客运室。

“时光如箭,在略阳车站干了几十年,还真有点舍不得……”作业间隙,老陈也闲不住,看看消防器材,清理下卫生,目光所及,满是眷恋。

“以前,略阳在铁路地带最繁华了,这里是陕甘川三省的中转枢纽站,人员汇集,开饭店的多,叫卖的多,旅客也多,经常排队从售票厅都排到大马路上去了,那简直是红火。”老陈闲暇时,喜欢和车站青工唠嗑,“但是从2008年地震后就减少了很多趟车,后来西成高铁通车,这边的旅客慢慢减少。但是人多人少,工作还得照旧干,旅客还要一样地帮,要给旅客提供更优质,更用心,更贴心的服务。”

春运渐近尾声,一批批旅客背起行囊乘火车奔赴新的希望,老陈也要正式离开工作岗位,开启新的生活。 “您退休在家,没事就来看我们哟!”“2012年2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陈叔的事迹——抢出救命的10分钟,我今后也要向陈叔看齐,用行动传递爱,用心服务旅客出行。”客运班组的同事们依依不舍地向老陈话别。

(编辑:阮文婷)

(责编: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