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慎思,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讲好有深度的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到政治要强,只有自己信仰坚定,才能对讲授的内容高度认同,更好把思政课讲深讲透,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真正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进而引导学生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课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要从理论的维度、历史的维度、现实的问题来阐释“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做什么”“怎么做”。要做到这一点,思政课教师一是要勤学慎思,积极参加各类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主动在高水平期刊和报纸发表理论文章、在校内外进行理论宣讲,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教学科研工作。二是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能力,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定力。三是要善于将科研成果反哺于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深入地释疑解惑,还要有效地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让思政课讲得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明志笃行,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讲好有广度的思政课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学校要深入挖掘和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思政课教师一是要落实系列重大主题教育指南和纲要。二是要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感悟思想的魅力,体会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把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思政课教师只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带领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拓展视野、锻炼能力,才能讲好有广度的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明志笃行,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相与有成,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讲好有温度的思政课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思政课教师一是要深入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针对性开展教学,小学阶段重在启蒙性学习,通过唱国歌、升国旗、戴国徽,启发学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初中阶段重在体验性学习,通过生活体验、具体事实、鲜活案例,从“是什么”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理性思考;高中阶段重在常识性学习,运用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等形式,从“为什么”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本专科阶段重在理论性学习,把理论思考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做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阶段重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研判当代中国与世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怎么做能更好”的角度引导学生增强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二是要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三是要课前进行科学谋划、正确引导,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延伸拔高,发挥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性的作用。思政课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应当是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师生共同建构一门课程,让一堂课真正走入学生内心,师生间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教学相长、相与有成,才能称之为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只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永葆执着追求,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就一定可以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金课”。
(作者:西安外国语大学 贾超 曲江第一中学 金凤玉 黄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