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春耕正当时|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更多粮田变良田

春耕正当时|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更多粮田变良田

新华社 2024-03-27 23:50:22
分享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向耕地要粮食,不仅要确保耕地数量,还要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当前,正值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记者在四川省丹棱县张场镇金峡村看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除了田型改造、土地平整等工作外,丹棱县还结合县粮油园区建设规划,重点对园区的排灌渠、田间道路等进行提升改造,保障项目区宜机作业,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3月12日,农民驾驶农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赵家庄村农田里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明发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部署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神禾塬、砲里塬等区域打造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绿色高质示范田。


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强告诉记者,神禾塬是旱塬地,比平地高出100多米,长期以来没有井、没有灌溉条件。“老百姓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今年我们使用了高标准农田之后,运用了这种高效节水的淋灌机,我们一小时可以顶大水漫灌一个人一天的工作量。通过灌溉之后,我们一亩地可以增产200多斤粮食。”薛强说。


这是3月12日拍摄的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

在河南省伊川县马河湾村10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全自动远程灌溉系统伫立田间地头进行喷洒浇灌。


“我们配备远程控制灌溉系统,使用无人机施肥,可对示范区土地同时灌溉,同时还配有病菌、虫情监测等智能化系统,为农作物增收提供保障。”河南省伊川县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鹏艳说。


从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让支离破碎的“小田块”变成了如今规模作业的“大农场”。

河南省伊川县委副书记卫学军表示,当地通过统一的土地流转,对农村的农田进行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的统一改造,实现“小田并大田”。“提高耕种面积,提升耕地生产效益,委托国有的龙头企业来进行集中统一运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种植,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卫学军说。


3月13日,村民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团和坝区一处农田劳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正让更多粮田变成良田,一幅春意盎然的“耕”新图正舒展于沃野之间,处处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播种着丰收的希望。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