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成东丽 )“智慧大脑”助力重点工程建设“真了不起!……”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基地的核心技术研究与仿真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工地上,日前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看到项目工地上的各种智慧设施,来自国内各地土木学会代表、建筑业协会代表、总工程师委员会委员、专家等禁不住发出了啧啧赞叹声。
“刷脸”进出建筑工地、AI视频实时监控、塔吊在线监测、建筑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这一系列充满科技含量的“智慧”措施已被核心技术研究与仿真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领域的推广运用,工程数字化、精细化、协同化和全生命周期化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的核心技术研究与仿真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是一座集仿真实验、会议办公为一体的智能化科研建筑,其建成后将有力支撑航天系统数字化转型及仿真技术全面提升,保障国家载人登月等重大航天任务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施工,中建三局特意在项目上配备了“智慧大脑”,让设备会“学习”,也会“思考”,运行和管理更加高效。在“智慧大脑”的赋能下,该项目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项目秉持全过程“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以“三项领先成果、四大应用平台、五大工业化应用、六项智能建造装备、七类新技术推广”为核心,致力打造及西安乃至西北智能建造、绿色施工标杆项目。
记者了解到,项目全面应用4台智能塔机并采用远程集中控制模式,将塔机控制室从塔机顶部搬到地面,不仅让塔吊工人实现“温室作业”,同时打破盲区作业工作场景,提高整体吊装效率。该项目创下了西北区域首例群塔智能塔吊施工的壮举与此同时,“智能回填夯机、ALC墙板安装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管道自动除锈机等六项实用智能设备”让工地应用场景让“数智建造”提升现场质量管理水平。
基于碳排放实时监测与量化管理,该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利用碳监测平台降低碳排放量,一体化的碳排管理体系高精度的碳排计算模型多场景的碳排数字中台,让碳排放可控可查同时可溯源,始终在标准区间运行。
在施工中,“采用砌体集中加工、精准配送、木模免开孔加固体系、后浇带超前止水措施”“上+下”“内+外”全方位使用盘扣架,让照明、道路、围墙、消防、用水永临结合,不留瑕疵。与此同时,项目应用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按照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同步、一体推进”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绿色项目“智慧大脑”,从而实现了产业工人招聘、管理、发薪、评价全过程管控;实现项目管理从标准化到流程化再到信息化的转型升级。
现场观摩后,各位专家对该项目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赞赏有加。项目方负责人表示,将持续高效运行,在数字化、智能化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的加持下,致力建造一座智慧低“碳”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