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 王晓峰)正值“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为不断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非遗保护意识,努力发挥非遗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5月21日,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西安市非遗博物馆与碑林区文化馆、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携手18项非遗项目走进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为校园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展演环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孩子们聚集在操场的各个阴凉处,兴奋地交流欢呼。随着西安鼓乐的响起,沉稳而又激昂的音韵,仿佛穿越千年的回响,让一些学生不自觉地跟随节拍轻拍小手; 当陕西快板打到精彩处,激烈的节奏引得孩子惊呼“太快了啊”; 古琴演奏时,后排的孩子们踮脚仰望,那份渴望超越身高的限制,只为一睹古风雅韵;红拳的刚劲有力、阎良特技唢呐的激昂高亢以及杖头木偶戏的栩栩如生,每一个场景都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
尤其是杖头木偶戏,其活灵活现的角色演绎和曲折动人的故事剧情,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将活动氛围推向沸点,深刻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魅力。
展示区域,非遗的魅力近距离绽放。碑林彩塑传承人王丽巧手塑造的端午粽彩塑展板,不仅色彩斑斓,还分步骤传授包粽技巧,细腻入微;花馍传承人党亚贤用花馍创造的风车,旋转间引得孩子们好奇心满满;皮影展位前,孩子们紧握操纵杆,亲手让孙悟空与猪八戒在翻腾跳跃……嬉笑操作间,传承的种子悄然萌芽。此外,从戏剧盔帽的精工细作到关中葫芦的巧妙刻画,从糖人糖画的甜蜜艺术到剪纸的玲珑剔透,再到棉絮画、结绳技艺、刺绣、民间玩具九连环、白鹿原泥叫叫等,每一种非遗技艺前都围满了好奇的小脸蛋。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试身手,传承人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与演示,孩子们动手实践,揉、捏、切、压、粘,每一项技能的体验都是对非遗精神的一次深刻领悟。
在童心植根传统之种,使文化遗产璀璨新生。笑声与希冀交织的操场上,非遗文化焕发光彩。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部主任李晴介绍,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常年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西安市非遗得到生动形象的普及,拓展视野,增强非遗保护意识,真正让非遗走进学校、迈进课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