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陕西府谷段一角(6月24日摄)。
嗨,大家好,我是长城陕西段,已经有两千多岁啦。
千百年来,我蜿蜒在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之间,与黄河为伴,见证着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
我的身份信息也被统计出来——各时代长城总长度1803公里,单体建筑2003座,墙体(堑壕)736段,关堡178座。
大家都夸我遗址资源丰富,特别想了解我。我有三个好朋友,就从他们讲起吧。
明长城陕西起点(6月24日摄)。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 李旭佳摄
保护我的朋友
7月3日,烈日炎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望远镜在我身边“望闻问切”。
他就是我要介绍的第一个朋友——70岁的刘东厚,是榆林市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站长。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50岁。他总说看着我被破坏、被风沙侵蚀,他心疼得很。
一开始,我不信他能干出点啥。
没想到,他找了8个志愿者来修复我旁边的古迹,并在黎元山上安了家。
为了阻止想要伤害我的人,刘东厚和志愿者在我身旁种起了树。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作恶者不敢偷树砍树,在长城边种树就等于‘曲线’保护长城啦!”刘东厚说。
就这样,我身旁栽了6万余株柏树,形成了一条保护我的防护林带,像是给我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我很喜欢。
刘东厚保护我没有特殊经费和报酬,甚至还得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山路崎岖,大部分地方需要步行。风吹日晒,露宿山野,刘东厚却乐此不疲,像一头犟牛,谁都说不动。
他做的犟事还真不少。
几十年来,刘东厚和志愿者拆除了我周边的羊圈、厕所、柴草棚等“不和谐”的设施,到村民家宣传保护我的重要性;高价回收我的古砖;为填补我身上的塌陷缺口,请来古建专家和匠人进行设计;每个月巡查、记录,查看府谷段长城344个点位哪段墙体有损毁、哪个敌台要修缮……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6月24日,刘东厚(右一)带领团队在明长城陕西府谷段巡护,他们一路测量、拍照、记录。
刘东厚头发越来越白,走得也越来越慢。他团结了保护我的17名专职巡查队员、33名长城沿线村镇群众文保员、百名以上协会会员。现在,保护我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还记得1984年7月5日,“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发起,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中掀起了保护我、修复我的热潮;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2019年,《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印发。
我所在的陕西,也出台了多项措施。
《陕西省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出台,明确了重要点段365段,并进行分类保护;
长城陕西段超八成在榆林,当地出台了《榆林市长城保护行动方案》,在长城沿线68个乡镇建立了长城保护工作站,聘请了300余名长城文保员对我进行定期巡查,设置长城保护标识1.4万多个;
神木市出台了《神木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法警”办案团队,在长城沿线11个街镇设立了长城保护工作站,聘请了62名长城保护员;
……
如今,我不再惧怕风沙侵蚀,也不怕有人想伤害我。
为啥?因为有那么多像刘东厚一样的朋友保护我呢。
记录我的朋友
快瞧!
那个拿着相机,在定边境内五里墩墩台对准我拍照的人,他是我的另一个朋友——李生程。他和刘东厚一样,也70岁了。
悄悄告诉你,他给我拍照已经有40多年啦。从他迷上摄影开始,我就成了他的“御用模特”。
我们的缘分是怎么开始的呢?
1991年,李生程被一名只身跑长城的运动员打动,萌生了走完陕北长城的想法。次年,他就背上19公斤重的行囊出发了。
想挑战我?其实,一开始我是有一些质疑的,毕竟长城陕北段长1000多公里,他怎么可能徒步走完呢!
李生程背包里装着3台借来的照相机,他说想为我的每个墩台编号并拍照记录。
这个别人口中的“疯子”,108天走了1500多公里。虽然风餐露宿,还发生了一些意外,但他还是一步步坚持下来了。
我的1115个墩台被他编了号,3万字的调查笔记、万余张照片被他用心收藏。
李生程说,他就是想记录、保存我当下的样子。
李生程让我很感动,有人来记录我了,真好!
正因为对我的记录,李生程与我的英国朋友威廉·林赛相识了。他们一起参与了“中外联合万里长城行”活动,完成了对我的又一次记录。
多年来,李生程先后4次记录我的“倩影”,陆续出版了6本关于我的图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图册的生命是无限的。我尽可能记录、保存长城每个时期的样子,这样就可以把长城文化祖祖辈辈传承下去。”你瞧,李生程又在向别人介绍我呢。
6月16日,在位于定边县的陕北长城博物馆,李生程向记者讲述自己走长城的故事。
李生程还为我建了一座陕北长城博物馆,里面全是他记录我的故事。
去年,他出版了最新图册《长城内外》,记录了多年前我周围人们的生活状态。我的周围发生了巨变: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陕西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达到9个,居全国前列;
从黄沙漫漫到绿色绵延,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2617.17万亩,全省荒漠化土地减少77.1%;
从贫困到经济繁荣,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无人机技术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虽然我越来越老,但是看着三秦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打心底里高兴。
宣传我的朋友
给大家介绍的最后一位朋友,叫高秋燕,是一名很有活力的女性。
和她的相识,源于威廉·林赛的“引荐”。
彼时的她,对一个外国人如此痴迷长城感到疑惑。
她开始了解我,用了5年时间阅读、走访、考察。2005年,40岁的她注册成立了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2014年,她自建了占地700平方米的榆林长城主题展馆。
高秋燕说,她想找到一个载体,更好地讲述我的故事。
于是,高秋燕成立了“青春长城”志愿者小分队,研发中小学生长城主题实践课程,培育榆林长城研学活动品牌,开发长城文创……在她的“折腾”下,更多人对我产生了兴趣。
虽然每一步都被质疑过,但是高秋燕总说,是我让她看到了凝聚的精神力量,她有责任当好这个宣传员。看到她那么有活力,古老的我仿佛也年轻起来了。
6月26日,在榆林长城主题展馆里,高秋燕讲述她和长城的故事。
如今,高秋燕的展馆接待了2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100余次;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团体人员参观学习5万余人次。
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发展会员128人,组建4个小分队,免费培养讲解员40余名;在长城沿线80多所中小学开展长城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40余场长城文化进校园及长城主题道德大讲堂活动……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保护我、宣传我,成为我的新朋友。
“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城墙经济圈”为主题的“六馆一中心”和夫子庙旅游商业步行街游人如织;
高家堡镇推动“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解锁乡村振兴新模式,举办了长城文化节、长城摄影展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长城文化;
红石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镇北台长城文旅融合区项目、靖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盐场堡长城遗址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你瞧,我逐渐成为陕西文旅大IP。
高秋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感谢长城,让我们遇见。(记者 李旭佳 通讯员 叶子)
秦评 | 爱我长城 护我长城
在广袤的陕北大地上,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长城,蜿蜒伸展,见证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与碰撞。这些最早建于战国时期的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世世代代传下去。
当好守护者。长城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段墙垛,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长城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依法严格保护,加强对长城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损毁部位,对破坏长城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长城的完整和安全。
做好记录者。要加强对长城沿线分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深化对长城文化价值、遗产价值、景观价值的整理挖掘,注重发掘文物和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积极创新长城遗产活态传承方式和场景,努力让长城遗产可观、可感、可用。
担当宣传者。宣传是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之一,长城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宣传。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向公众展示长城的文化和魅力;借助媒体网络,宣传长城的重要性和保护长城的意义,让保护长城理念深入人心,让长城的壮丽与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董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