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明)8月3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在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开幕。来自全国的103所知名中学的代表队,携带112份精心准备的青少年提案亮相。本届活动提案数量创历史新高,且内容涵盖面涉及教育、医疗、新能源、新经济等多个领域。
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在西安开幕
8月3日,西安市铁一中书记、校长庆群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开幕式上致辞。
46件“模拟提案”被带上全国政协会议
五天时间里,模拟政协委员们将通过委员通道、界别协商会议、提案集中展示等系列活动,模拟政协委员接受模拟记者的采访、与其他模拟委员研究讨论,同时还将和团队伙伴合作展示提案的形成过程和对策建议,全面体验协商民主制度运行的全过程,培养青少年“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运用社会观察力发现问题、运用数理知识和工具分析问题、运用综合能力提出针对性提案并演讲和辩论的能力。
如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已成为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响亮的实践品牌,获得全国青少年学生的普遍认可。未来,活动将以“大思政课”为引领,通过过程性的实践参与,强化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中学生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质量提升,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建设性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经吸引了全国600多所学校、6000多名青少年的参与。其中有46件优秀提案经由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到了全国“两会”。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更为他们参与社会治理、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开辟了新途径。
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举行委员通道
8月3日,由学生扮演的“媒体记者”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委员通道上提问。
青少年在“模拟提案”中获得“真成长”
“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家庭教育?”“如何促进低空经济在西北物流领域落地?”“如何丰富校园军训教育形式,激发爱国情怀?”“如何加强西藏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这些高质量的提案,不仅数量创历史新高,更展现了青少年们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昨天,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进行了八场“委员通道”,来自全国103所知名中学的学生代表分组分批模拟“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在“一问一答”中,让中学生通过关心社情民生,真正理解、体验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青少年恶性事件频发,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家庭教育指导的紧迫性愈发显著。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模拟政协社团的师生们,聚焦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环节,敏锐地捕捉到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教育场景下的现实问题。经过一系列扎实的工作,他们最终形成了《关于运用数字技术支持家庭教育的建议》的提案。
“这次活动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一次全面提升。”社团的薛晴冉同学在回顾参与活动的过程时表示,从发现问题、调研走访,再到参与模拟政协活动,我们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深切体会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
通过这次活动,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模拟政协社团的师生们成功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通起来,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8月3日,由学生扮演的“媒体记者”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委员通道上提问。
“大思政”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
在提案中,青少年们围绕国家战略、民生福祉、社会热点等多个维度,撰写了详尽的提案和调研报告。他们不仅畅谈了各自发现的“新问题”,还针对老问题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新举措”。这些提案不仅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素养和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模拟政协活动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轮驱动,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陆云泉表示,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将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有机融合,不仅拓展了校园教育的边界,将其延伸至社会领域,还通过让学生扮演模拟委员的角色,生动展现了他们关心家国天下的风貌,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及其未来展望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陕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张新民指出,模拟政协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内涵,促进了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实现了“政协走进校园,学生走进政协”的双向奔赴,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目标。
“模拟政协活动是‘大思政’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西安市铁一中学书记、校长庆群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活动将课堂所学、生活所见、团队所思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担当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