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章呈)“可以帮您拍一张照片吗?回去后我们打印出来寄给您。”冯星宇正在与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牧民沟通,作为“西安理工大学映屏牧语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员,他此次前往西宁带上了相机、云台、两部手机以及一架无人机,希望能记录下在牧区的见闻、风景,并为藏族朋友们拍摄下最美的照片。
图为西安理工大学映屏牧语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麻村
映屏牧语实践队由2名老师和7名学生组成,早在今年4月,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阿咪布姆牧场负责人李鑫垚女士便邀请了冯星宇去牧区拍摄短视频,帮忙宣传西宁的风景与牛羊肉。4月份的牧区雪还未融化,比西安更冷的气候、更高的海拔以及语言不通等问题让初次拍摄的冯星宇意识到了此项工作的困难,返校后,他主动联系了辅导员和同学们,希望借助暑期社会实践平台组建一支实践队,共同探索助力少数民族牧区发展的新路径,切实帮助到淳朴热情的藏族朋友们。
图为年乃索麻村驻村干部彭毛卓玛为师生介绍青绣
今年6月,在李鑫垚的带领下,实践队前往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麻村,与驻村第一书记贾贵保、驻村干部彭毛卓玛等人开展了座谈会与调研活动。年乃索麻村共有507户、1648人,位于青海湖西北岸,是全吉乡最大的牧业村,也是刚察县的重点帮扶村。该村目前的创收方式以畜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较为单一。
图为实践队与牧民三珠卓玛等人合影
2017年前,旅游业也是年乃索麻村的主要产业,青海湖的著名景点鸟岛就位于年乃索麻村,但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2017年后,鸟岛被关停。鸟岛新居的老村委会主任才伙加对师生们说道:“我们非常支持青海湖的生态保护,除了鸟岛,我们这里的自然风光也很美,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我们村参观旅游。”贾贵保也表示,希望政府、高校和企业能通力合作,共同探索新型旅游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机遇。
图为实践队与牧民才伙加等人合影
每年的6、7月正是牧民把牛羊从冬牧场赶往夏牧场的时候,路途上的车辆经常被成群结队的牛羊拦下,和城市风光截然不同的大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实践队师生们在前往夏牧场的路上也被美丽壮观的草原风光所吸引。大家创新性地为村民提出了“1+1+X”的新型深度旅游模式,即“一家游客+一家牧户+多条深度旅游行程”,让游客与牧民同吃同住,深度体验草原生活。但此次的西宁之行也让师生们认识到语言不通、高原反应、不同的风俗习惯与野外环境的危险性也为深度旅游带来挑战,没有本地人的带领,很难真正深入体验牧民们的生活,因此双语人才的培养与配套旅游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
为了探寻青海牧区的其他产业,彭毛卓玛女士带领实践队来到了牧民三珠卓玛家中,热情的女主人拿出了正在制作的青绣,青绣被誉为“指尖上的非遗”,拥有 17 个类别、29 种绣法。彭毛卓玛介绍道:“自2021年起,青海省开展了多次青绣培训班,我们村也组织了很多女性分批前往西宁市参观学习,希望未来能通过青绣实现增收。”据了解,去年12月,青绣还曾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参观,彭毛卓玛说:“我们的青绣非常美,但是很多外地人不了解,希望你们大学生能帮忙在网上宣传一下,让更多人认识青绣,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藏族朋友拍摄的照片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师生们领略到了西宁牧区独有的风俗文化,感受到了藏族朋友们的热忱与质朴,针对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实践队开展了深度调研与分析,并制作了多个短视频发在了抖音平台上,希望为年乃索麻村的发展贡献一份大学生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