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四十年耕耘,一生使命——西安理工大学朱虹教授的教育人生

四十年耕耘,一生使命——西安理工大学朱虹教授的教育人生

2024-09-09 14:48:07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陈飞波 实习记者 郭子荻)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朱虹教授迎来了她教学生涯的第40个教师节。四十载春秋,她用心培育数千名学生,默默耕耘,播撒智慧与关怀。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域深耕四十年的资深教师,她见证了学生们从懵懂无知到羽翼丰满的成长,也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记者来到了朱虹教授的办公室,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温情的世界。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品,它们不仅是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更是学生与教授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朱教授笑靥如花,轻轻抚摸着这些作品,告诉我们每一幅、每一件都承载着她与学生之间独特的、动人心弦的故事。

教书路上的转折:从火车司机到三尺讲台

“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火车司机。”朱虹教授坦言,在最初的职业道路上,并未有成为教师的规划。然而,命运的安排让她走上了三尺讲台,让她开始了这四十年的“幸福人生”。1984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朱虹被分配到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起初她对教师职业并没有太多憧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发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并全身心投入。在朱教授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她很愿意倾听孩子的故事也很愿意成为孩子们的知音。

在读博士研究生刘媛媛说:“当我第一次表达想要硕博连读的愿望时,我的导师朱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读博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但是一直以来,朱老师的言行举止就像一盏明灯,她用自己的读博经历作为我前进的指引,用她渊博的学识一步步引领我深入探索。让我逐渐明白,读博士确实不浪漫,但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矢志不渝,岂非人生之大幸乎!”

朱教授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写日记来记录学习生活,写的内容最多的便是自己与学生的故事,因为自己慢慢年龄大了,她怕会忘了和学生在一起的那些美好。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不仅仅是过去生活的文字载体,日记里的一笔一画,更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无法衡量的感情。当记者问道,在这四十年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朱教授思索许久,回答道:“我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不可复制的。”

从学业挫折到“挑战杯”: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

朱教授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她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陪伴和帮助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朱教授刚当班主任时,在她的班中,有些学生曾因学业问题面临困境。但朱虹教授始终没有放弃,找到学校相关课程的老师给学生补习,她同时也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朱教授告诉学生:“我和你们一起学,我们一起努力,简单的题你们问我,难的题问专业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学生最终不仅改善了学业成绩,还在朱教授的鼓励下,参与了“挑战杯”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自2000年起,朱虹便开始指导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至今已25年,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并获得各类奖项累计360项,获奖人次数1600余人次。

朱教授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有一个学生当时成绩很不理想,在师生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不仅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习,后来还攻读了博士学位,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朱教授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合适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超越,朱教授关心学生成长过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她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影响学生。

毕业生田家瑶告诉记者,朱教授是他人生的导师,不仅仅教导他学科知识,更在他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给予他莫大的帮助。“朱教授把我推向了更高的台阶。”田家瑶说。

教书育人:品德教育重于知识传授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品德,而非仅仅传授知识。”朱教授说。在她的课堂上,知识是一扇门,而品德则是决定学生能否走得更远。她遇到过各式各样所谓的“问题学生”,可是她从未觉得这些学生有问题,她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快乐与否、幸福与否、是否对生活有希望。她会和学生一起野餐,一起在星空下畅谈理想,也会在学生考试不合格时给予鼓励,她更像是学生的母亲,为学生付出了全部心血。

为了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度,朱教授会用各种小心思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强调互动与思考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朱教授享受教书育人带给她的满足感,教育是她一辈子践行的最幸福的事。作为图形图像学领域的专家,她利用专业所长成立了图像与人工智能社团,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更多的兴趣与学术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涵养,塑造他们的责任感与创新力。

在教师节这一天,朱虹教授依然如常地走进教室,继续播撒知识的种子。在她心中,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生的使命。

(编辑:范丽娜)

(责编:王战荣 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