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 她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从教42年,依然活跃在教学改革第一线,她痴迷教学,深爱学生,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构建快乐课堂”的“杨氏教学法”,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与好评。她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启迪学生智慧,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人生出彩。她既做学生之师,也做青年教师成长的领航人,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毫无保留传授经验。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国,为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师作过500多场报告,上过300多节观摩课、示范课,她的工作室培养出18位特级教师、17位正高级教师和一大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实现了从一个人的努力到一群人的成长。
她就是西安市第26中学英语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杨筱冰。她是教育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成员之一,也是陕西省唯一一名讲述了在教育战线上践行教育家精神感人实践的入选者。
以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赢得尊重与爱戴
1982年,20岁的杨筱冰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市第26中学,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1年。
杨筱冰回忆第一次登上讲台,她信心满满地教学生唱英语歌,可调起高了,没唱上去。这件事让她感到“技能”是好教师的立足之本,教书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于是,她主动找外国人对话,提升外语口语“技能”;反复练课,提升授课“技能”;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听各种知识门类的讲座……杨筱冰认为,“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人。”上课时,她会用自拍的MV导课,带领学生领略世界风光;跟学生拉家常、分享旅行趣事。不仅如此,杨筱冰在教学上还喜欢探索和创新。她经常请教其他学科教师,有意识地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到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她教得有趣,孩子们学得过瘾,杨筱冰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杨筱冰始终坚信,老师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这对于他们认知世界以及思考方式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会非常地信赖这位老师。做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启智,更要润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也塑造高尚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这样的老师才是孩子们信赖的老师。
杨筱冰的课堂上从不缺少欢歌笑语。上课的时候,她会随口唱一句格莱美金曲,说一句新潮的话语,同学们就惊呼,没想到老师这么潮,竟然会唱90/00后喜欢的歌!学生们经常说“杨老师的课很难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只有听过她的课才能够真正体会”。她会像大姐姐一样跟他们聊目前最流行的新鲜事物,还偶尔拉拉家常……喜欢听流行歌,旅游、玩微信,多才多艺;她会在校园遇到他们时,笑着给他们塞上一两个小橘子,然后摸摸他们的头;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充当学生的“英语顾问”;“60后”的杨老师用自己对待生活的积极和热情和一颗年轻乐观的心态,赢得了“90/00后”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一直以来,她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那年夏天,一次意外,导致脚骨骨折,按照医生的叮嘱,只能卧床休息,躺在床上的她,眼看着打石膏的脚,身不由己;挂念着学生的课程,心急如焚,学校领导虽已安排其他老师代课,但她认为已是高三最后阶段,对学生的高考十分重要,突然换老师,会对学生们学习适应性产生影响。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她仅仅在家休息了十几天,就急不可耐地上班了,又重新回到了讲台,一只腿跪在学生搬来的椅子坚持着,别人三个月可以痊愈的脚伤,她却持续了一年,忍受的是疼痛,赢得的是尊重。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执着。
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今天,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光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源源不断的汩汩活水滋润学生心田。杨筱冰老师始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做学习的领跑者。
从1990年起,她就开始了繁忙艰苦的学习之路,开始了艰难而又最有价值的优秀教师学者之路的探索。几十年间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参加了所有的教材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骨干教学培训,北二外的全英语封闭训练,各个知识门类的讲座。
2006年还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英国雷丁大学接受了中学英语教学法培训,并获得优异成绩,英语教学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那年她被评为了特级教师并在英国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后来,在两次新课程改革,杨老师抓住时机,潜心研究、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产出了多节优质课。这些有趣的课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生们都说能在我的课堂上享受学英语的乐趣,那是极幸运的事儿。
杨老师凭着谦和开朗的性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赢得专家、领导们的肯定。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教学比赛大奖;多次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获全国巾帼立功标兵,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模范教师,西安市教育年度人物并获西安市教师的最高奖“红烛大使”称号等。
用爱“浇灌” 培育出美丽的“花”
杨筱冰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她总是说“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是家庭的希望,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好好教育。” 学生小华与父亲争执被打后离家出走。家长来校告知后杨老师焦急万分,中午与几名学生找,下班后又和爱人骑自行车找,找了整整一天。最后终于在警察岗楼里找到了他。找到后, 她就把这名学生接到家里反复沟通交谈,她发现孩子身上的很多优点:他很勤快,主动倒垃圾,还会动手修自行车。杨老师就有意识地表扬他。慢慢地小华态度温和了。在学校里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去违反纪律。以心换心,以情激情,以理疏导。经过多次“拉锯战”,这名学生逐渐安静下来,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父母来接他的时候,他眼眶湿润着对杨老师说:“老师我真想给你当孩子,你要是我的妈妈该多好啊!”毕业后虽然他没有考上大学,但还是走上了正道。几年后的一天,杨筱冰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突然一辆卡车停到她身边,从车上跳下一个人,手里抱了两个白菜,她定睛一看,正是小华。小华说:“老师,我现在自己跑运输卖菜呢,等我赚钱了一定带您去旅游!您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
“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长的引路人。”杨筱冰这样鞭策自己。付出了一年又一年的爱心,也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喜欢,周末杨筱冰老师家里饭桌上总会有跑来“蹭饭”的孩子,叛逆期离家出走的孩子最终也会选择躲在我的家里,还有因为无聊会跑到我家拉家常的孩子,更有甚者在搬家中,全班男生自发前来帮忙,理由竟是“杨老师搬家是咱班的大事,搬家公司人太少我们不放心。”
曾经的学生如今早已遍布各行各业,但每次提起杨老师,他们还是能讲出当年的感受。很多时候可能是我潜移默化的一些方式方法,会让学生们产生极强的认同感,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兰淑萍曾是杨筱冰班级的英语课代表。刚进高中时兰淑萍英语成绩并不出色,经过3年努力学习,高考时以优异成绩报考了英语教育专业。“以前没想过当老师,因为喜欢杨老师,所以想成为像她一样的人。”兰淑萍说。陈华飞是“00后”,也是二十六中的一名政治老师,杨老师是他高中时的英语老师,也是入职后的引导者。高中那会儿,他就觉得英语很难,在这门课上完全没自信。杨老师天天找她谈心,告诉他英语这门课应该怎么学,还给他未来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引。他认为杨老师不光是一名英语老师,更像是我人生的指导者!参加工作后,杨老师在打造活动型课堂上给了他非常专业的引领,让他受益很多。“她给予了许多鼓励和支持,她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陈华飞说。陈华飞在给学生上课时,会不经意间模仿杨筱冰的某个举动,他坦言:“杨老师对我的影响真的太大了!这也应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做青年教师的成长领航人
“既为学生之师,也做青年教师的成长领航人”是杨筱冰老师矢志不渝的追求,她每天思考的是应该怎样带动整体英语教学的提高和带领年轻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怎样帮助年轻教师加强自身师德和业务修养从而尽快挑起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担?工作中,她依靠三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优势,创建了杨筱冰英语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吸收了31名省市区优秀教师成为工作室成员;在教育厅教育局的帮助下杨老师工作室“省学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坊;优秀教学能手成员组建了自己的“工作站”;名师引领、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带领老师们共同成长。现已有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300多人,辐射涵盖全省各地,引领着全省全市的英语教学。实现了从一个人的努力到一群人的成长。
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上公开课,因为这意味着要付出大量时间、心血,要被其他老师们公开挑刺。完成一节公开课就像完成一次蜕变。而杨筱冰作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依然坚持上公开课,并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用心准备,公开课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特别是陕西省大篷车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她从未缺席过。许多老师慕名来听,她的公开课经常连走廊上都坐得满满的,下课后会将自己的课件全部打包发给每位需要的老师。有些人对此不理解,杨老师却认为,人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满足于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行。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青年教师张旭、任涛和王琳都是杨筱冰手把手教的徒弟,她依据他们各自的特点,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分别指导。张旭已经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任涛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小王琳成长为陕西省教学能手。在一次采访中,张旭老师说:“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杨老师毫无保留地帮助和指导,每次遇到教学上的难题,只要给杨老师发邮件,她总是能及时回复,每次自己信心不足的时候,杨老师就是我的加油站。她会像大姐一样关心我,有时候也会很严厉地指出我教学上的缺点。”如今,他们也都收了徒弟,他们纷纷表示要把“杨氏英语教学法”传承下去,要像杨带他们一样,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进步。
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外,杨筱冰为全国、省、市、区各级英语教师举办了多场大型报告会、观摩课、示范课,培训讲座等。每年牺牲假期休息时间参加教育部援助边疆及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培训的条件之艰苦、处境之危险,常人难以想象,但她从未推脱。现已为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师举办了讲座、上了公开课;参加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足迹遍及陕南、陕北及关中地区;参加国培、省培、市名师导航工程等等;义务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上百名师生参加听课、观摩。
在每次的培训会上,她都会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无论是哪位老师有困惑,她都会不厌其烦地和他们共同探讨。凡是找到或慕名而来的老师杨老师都会给予全力支持,从不推托。杨筱冰说在和这些教师的交流中自己也会得到提高,看到他们的成长会让自己有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几年来,累计报告、培训、评课近500场,受到全国各地教师的广泛好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老师们称,“听杨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杨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是震撼教育”。许多年轻的教师说:“杨老师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有很高的声望,是我的偶像。”
如今,杨筱冰的名师工作室已培养出特级教师10多人,正高级教师12人,省学带、省教学能手无数。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彰。一批年富力强、朝气蓬勃且具有良好科研素养的研修共同体队伍已经形成。“杨筱冰名师工作室”在陕西省乃至全国英语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工作室成员长安一中实验中学张小卫老师,今年教师节在《教师报》上发表文章,称杨老师为“他心中的大先生”。
四十多年来,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杨筱冰获得了一项项荣誉,但我从不沾沾自喜。仍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平易近人,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她说:“抛却这些荣誉,我只是一个想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快乐地行走在教学道路上的教育者。如此而已。 ”
三尺讲台,润泽桃李。行走在教育家的路上,杨筱冰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把爱浇灌到每个孩子心里。这就是我们每一位基层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有力践行。她还会继续努力,用爱扎根陕西教育沃土,在英语教育教学这片原野上书写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更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