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新职业亮相技能大赛将决出“状元”

新职业亮相技能大赛将决出“状元”

2024-09-12 05:58:33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石喻涵 马昭 实习生 董醒玉)9月11日,备受瞩目的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陕西省隆重开幕。本次大赛涵盖了多个职业技能领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职工选手参赛。他们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围绕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激烈的比拼,展示自己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是本次大赛的主场馆,承接了4个决赛工种,367名选手的比赛。一进入比赛大厅,便能看到一块巨大的LED大屏,可同步本次大赛6个决赛工种的比赛画面。同时,主会场的4个工种当天的比赛战况也会在大屏上实时呈现。

本次大赛分为预赛(选拔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设置6个决赛工种,涵盖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数字化应用、智能制造等多个工业生产领域。在保留往届大赛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3个工种的基础上,增加人工智能训练师、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网约配送员3个工种。

本届大赛参加决赛的职工选手更趋年轻化,平均年龄32.05岁,“95后”占到36.8%。其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9岁。决赛选手的学历水平也有所提高,硕士以上学历有101人,其中有5名博士。与此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参赛选手201人,占比36.8 %;农民工116人,占比21.2%。

本届大赛决赛将持续至9月13日。

新职业亮相 比的是如何给人工智能当好老师

智能家居设备准确理解用户指令和需求,智能客服系统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通过AI为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帮助农业实现智能灌溉……这些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背后都离不开人工智能训练师。

比赛现场,来自全国的选手们全神贯注,手指在键盘上飞速跳动,代码在屏幕上一行行快速生成。实操环节,选手们需要在真实场景下模拟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整个流程,从数据处理、算法模型应用到系统运维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比拼。

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裁判长杨涛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19年开始发布人工智能领域数字新职业,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工智能训练师,主要解决人工智能技术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他们需要教会人工智能怎么去学习知识,怎么取学习数据,然后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模型中。”杨涛透露,本次考试采取单人赛的形式,主要考察选手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包括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微调、人工强化学习的能力。

数据显示,近年来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其薪资待遇也相对优厚。此次大赛的举办,不仅为人工智能训练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也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职业的机会。

“外卖小哥”显身手 既要骑得稳又要送得准

开幕当天,作为首次进入国家级比赛的网约配送员赛项备受关注。

记者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1号场馆外的南门东侧广场看到,赛场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模拟了真实的配送场景,包括商户取货区、客户送货区、异常处理区等。赛场内设有专业的交通标志和道路设施,以确保比赛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伴随裁判的哨声,比赛正式开始后。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依次上场。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配送任务,包括订单接收、商户取货、客户送货以及异常处理等。

根据地面贴好的标识骑行送货,比的就是他们的驾驶技巧。参赛者们需要在繁忙的赛场内灵活应对各种路况,准确找到客户位置,并将商品安全送达。

记者注意到细节——每一辆配送车后座上的架子上都放置着一个敞开的杯子,里面蓄满了水。配送员们在送餐过程中,在面对一个个转弯时,要尽量保证水不外溢。

“华山论剑,谁与争锋!”面对记者采访,陕西参赛选手冯天雷信心满满。

冯天雷从事网约配送行业已经有六年时间。此次经过层层选拔,以预赛全省第一的成绩代表陕西参加全国比赛,他坦言“既激动又紧张”,“一方面总结以往参赛经验,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熟悉理论考试科目。”

“大赛为网约配送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参与大赛,配送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约配送赛项陕西代表队技术指导何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也有助于推动网约配送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传统行业迎变革 智能网联汽车“医生”拼“医术”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方向,集成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以及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智能网联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对汽车维修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维修员的需求也随之激增。此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维修工首次作为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出现。

比赛现场,选手们在裁判长的注视下不断切换警示仪的画面,在车里紧张地排查着障碍点……相较于传统汽车维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含量和维修难度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传统燃油车所采取的电控主要是通过弱电系统达成,而智能网联汽车则增加了高压系统,因此维修工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工知识。此外,车联网、自适应巡航、激光雷达等新技术的使用对汽车维修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陕西积极抢抓新能源这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风口,跟随产业一起转型升级的,除了整车、零部件企业车间里的生产线,还有一批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此次代表陕西参赛的王航便是其中之一,他坦言:“从新能源到自动驾驶,再到智能网联,新技术发展得特别快。”

记者采访王航时,他已经完成了当天上午的比赛,“比赛的综合性非常强。以往在工作中,我们更多专注于某一个领域。通过此次比赛,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编辑:杨岚)

(责编:荆学慧 薛诗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