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记者 马佩佩 图/记者 马昭)9月28日,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科研部门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骨干教师等20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课程品质,聚焦教学改革。在会议现场,三秦都市报网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深入了解“蒲公英”课程的设计理念、实施效果、价值体现以及对学生差异化教育的实践。
以“蒲公英”课程为抓手让课堂绽放更多活力
罗坤表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蒲公英”课程体系的概念,当时的理念很简单,“我们希望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怀揣梦想,自由飞翔,这是教育人的期待,也是教育的目标和终极价值,希望学生们能够获取幸福的能力。我们能不能让孩子在课程的滋养下,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自由飞翔自由的绽放,这就与课程设置有关系”。
从当年开始,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就开始搭建“蒲公英”课程体系,它涵盖了五大板块三个层级。通过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搭建起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成长课程。罗坤说,他希望学生能把在课堂之中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出来的能力形成服务社会的能力。他认为学生能否成才关键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能不能支持他服务社会,未来走得更远。在这过程中,“蒲公英”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极具特点。
如今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在这期间,罗坤以及他的团队努力让课程惠及每一个学子。截至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已经涵盖了9所学校。这9所学校包括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从西安到榆林,从陕西走到了山西,整个跨区域办学的过程中,“蒲公英”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滋养。所到之处,孩子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样,教师们因为有了“蒲公英”课程的抓手,能够更好的聚焦课程,把目光聚焦到课堂,让课堂绽放更多生命的活力。
“蒲公英”课程体系找到教育人的快乐和价值
谈及在构建“蒲公英”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罗坤说,一个课程的建设没有那么轻而易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罗坤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所描写的人生的三种境界作比喻。“蒲公英”课程体系也经历了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探索,对于未来的渴望;在课程建设的第一个层面,经历了集体审议,反复推敲等,在实践的过程中,罗坤及其团队铆定目标,坚持不懈,孜孜以求,这个时候就像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罗坤及其团队一点一点去克服,在此过程中,找到了教育人的快乐和价值;时至今日,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种境界。
“那么课程究竟要走向何处?其实它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永远追求和探索的过程。”罗坤说。
现在已有近15000名师生在“蒲公英”课程中受益,在“蒲公英”课程体系下,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蒲公英”课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他们说,特别喜欢这样的学校,希望这样的学校越多越好。不仅要把初中办好,还希望有高中学段供孩子选择。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蒲公英”课程体系里持续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未来将率先探索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谈及未来“蒲公英”课程的规划和发展方向。罗坤告诉记者,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他和团队有自己的设计。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挑能,他和团队要在教育数字化的大背景下,率先探索如何去利用教育的数字化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罗坤说,此时此刻,他和团队已经在路上,他相信未来有更多的人来到西安,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各成员校,他相信会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惊喜和探索。这也是他和所有教育人的梦想。他也希望通过这种探索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能给教育交一个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