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陈飞波 马昭)9月28日-29日,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学术指导,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浐灞国际港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联盟、西安浐灞国际港教育局、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承办的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开幕式现场
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萌出席并致辞。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范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士强代表组织单位致辞、讲话;陕西省决咨委委员、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赵昶葆受邀出席并讲话。开幕式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主持。
本次学术交流会以“激活学习需求的课程图景”为主题,当代教育家、梯次循进教育理论创立者、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巡视员田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胡金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研究者、品质课程联盟召集人杨四耕作主旨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等14名校(园)长代表作课程建设专题报告。上海市嘉定区、浦东新区、南京市玄武区、江西省萍乡市、沈阳市和平区等五个区域分享了自己的区域课程改革经验。在学术交流会上,专家们围绕“大面积因材施教与学校课程发展”进行深度对话,引发讨论与共鸣。
此外,西安50余所学校在14个分会场向全国与会代表进行了课程展示。1个主会场、14个分会场,69场主题报告、51节精彩课堂教学展示、76位专家点评互动、1场深度对话、1场权威发布……围绕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不同学段,以“理念+实践”“课程展示+互动点评”等多种方式展示西安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建设成果,通过互鉴互学,为课程品质提升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
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各处室、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河南、安徽、辽宁、海南、广西、内蒙古等20余个省市的教科研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和教师近2000人参会。海南三亚接过了2025年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会旗。
开幕致辞
聚焦品质课程 领航未来教育
灞渭之滨、高朋满座,共商改革、共谱新篇。
开幕式上,陕西省决咨委委员、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赵昶葆表示,本次会议主题强调了“激活”二字,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创新和变革,以学科融合、课程优化设计、幼小衔接和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学科实践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创新,以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为抓手积极建设品质课堂,从而唤醒和激活孩子们凝望世界的好奇、追求卓越的梦想、创新创造的勇气以及感恩报国的情怀,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
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萌表示,西安市作为“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区”,近年来在推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品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常态化举办市级课程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品质课程建设论坛”等大型活动;设立西安市中小学课程发展研究中心,带动116所品质课程联盟学校开展课程优化;开展全市“品质课程”巡展活动,培育了一批深入实施新课程的典型区域和学校;积极研发劳动教育、家庭教育、STEAM教育、财经素养教育等课程,带领一批学校构建了特色校本课程,在教育领域形成更多“西安经验”“西安样板”,助推西安市向建设教育强市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范明说,近年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点,锚定“办名校、出特色、争一流”目标,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幼全链条优质基础教育体系。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西安浐灞国际港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士强表示,本次大会是全国教育大会背景下教育扩优提质的一次研讨会,是古都西安在“双新”全面落地深化背景下的一场展示会,也是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份主动担当,更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一种积极作为。当下,我们着力打造一流教育智库、聚焦教育政策研究、学校发展研究、学生发展研究、教师发展研究、学习与评价研究五大领域,践行“两个服务”使命,提高决策实践和学术影响力,而课程正是这些研究领域的纽带、基点和焦点。品质课程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追求,要将其放在立德树人的使命下谋篇,要放在“双新”背景下布局,要放在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追求下立身,要放在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将课程打造为端品立志、形神兼备、激活学习需求的载体。
精彩纷呈
详解课程改革 博览学校风采
2024年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首日,“区域智慧与前沿观点”“学校课程与教学变革”“热点聚焦与深度对话”三大板块交流分享活动依次呈现。来自不同地域的教育专家系统阐述了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展示了课程改革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多位全国知名校(园)长围绕课程价值与差异教育介绍了“蒲公英”课程、“小蝴蝶”课程、“唐之韵”课程等各自学校多年来探索形成的特色课程及育人理念;专家教师们以“大面积因材施教与学校课程发展”话题展开探讨,分享了自己对课程育人功能的理解,为参会人员奉献了一场精彩深刻的对谈。
当代教育家田征以《在守正创新实践中树增并旺强教育发展的自信心和生命场》为题,基于教育科学哲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视野,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观与本源学视角出发,立足新时代新发展要求,为与会者带来“新课程、新课标、新招考、新评价”的前沿观点与深度思考。他说,西安是一座有教育故事的城市,积极探索一直在路上。他纵看横论西安教育发展,介绍了发展进程中具有标识意义的锐意创新作为。关注教育生态发展多样性与多元化、差异性与个性化的梯次循进管理评价实践研究,受到国家政府肯定;梯次式多元评价、增量评价、效能评价的成功实践案例,启示着新发展的实践意义。他认为,聚焦课程的教学改革,充满发展的希望。聚焦课程,寻根问道,构建大中小幼全学段全学科全要素全环节全过程的跨界融合发展体系机制,系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创新大开大合的积极探索。他指出,面向未来,站在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推进守正创新的改革,要在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发展探索中,彰显国家教育发展意志,立德树人,全境育德;全纳全育,全面发展;本源求真,本真求实;育人育才,正道不易!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解慧明带来《学习需求与学校课程变革》主题报告,从以教育评价牵引高品质课程发展,深入践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升区域课程建设水平,持续探索课程改革新方法,借鉴全国课程建设经验,孵化优秀课程改革成果等方面,为与会人员介绍了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课程变革的实施路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胡金木为大会带来《五育融合视域下的课程改革》主题分享。何谓“五育融合”?如何凝聚“五育融合”的共识?如何在教育中有效落地?在学术交流会现场,胡金木教授为大家娓娓道来。他认为,“五育融合”需要将育人价值、教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构建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应明确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立足“三维”,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课程结构。“五育融合”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地,关键在于发展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直接涉及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主体。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研究者、品质课程联盟召集人杨四耕以《学习图景与课程设计》为题发表前沿观点,他从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David Joseph Bohm)教授的“整体性和隐缠序”观点出发,认为学校课程是整体的,包含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部分,学校课程有“显结构”与“隐逻辑”,包含显性的和隐性的部分;学校课程有“点要素”与“流模式”,包含原子的和整体的构成。换言之,学校课程有其显性结构,亦有其内在逻辑;学校课程有其局部要素,亦有其整体模式。学校整体课程有其多维的涵摄:整体的情境脉络、整体的价值追求、整体的目标预设、整体的学习领域、整体的实施途径、整体的评价方式、整体的学习时间、整体的资源供给、整体的参与主体、整体的管理手段、整体的发展效益等。他认为,显析序与隐缠序是学校课程探究的两种思维方式。其中,显析序可以视为课程的分析性思维,把课程分析为若干本性独立的、外在关联的课程要素的思维方式;隐缠序可以视为课程的整体性思维,把课程理解为有内在逻辑的、相互关联的课程整体的思维方式。学校课程设计必须基于显析序思维,清晰把握学校课程的基本要素;学校课程设计必须基于隐缠序思维,整体把握学校课程的内在逻辑。学校课程设计是在“隐缠”与“显析”的交替中完成的,任何课程设计总是从“隐缠”开始,至“显析”结束,又再酝酿一个新的“隐缠”……永远不会完结。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好的学校整体课程设计是“显结构”与“隐逻辑”的完美结合。把握课程的显析序与隐缠序,推进课程与文化的合生设计,是建构新质课程文化的重要方法。
在“学校课程与教学变革”板块,来自西安、湖南、上海、内蒙古等地区共14位一线校长立足课程建设与探索,分享了各自学校的特色课程及实践经验,引发与会者深度思考。
9月29日,2024年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迎来“课程博览与现场聚焦”板块,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等14个分会场同时开展活动,通过专家主题报告、课堂教学展示、名师现场点评等形式展示学校课程建设、探讨品质课程。当天下午在主会场举行的“区域探索与联盟智慧”板块活动中,来自全国的品质课程实验区优秀代表分别介绍了课程育人的“上海故事”“玄武经验”“萍乡探索”以及“沈阳图景”,分享了区域推进品质课程的智慧。
随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研究者、品牌课程联盟召集人杨四耕代表品牌课程联盟权威发布本届会议成果《“一校一策”课程规划18问》。这份课程规划的“建议书”整体阐释与描绘了学校课程实践“是什么”“应是什么”以及“如何做”,既包含了对学校课程本质、目标和内容之间关系的系统认识,又包含了学校课程实施、管理和评价的整体构想,为中小学(幼儿园)研制“一校一策”课程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闭幕式上,举行了品质课程实验示范区和第六批品质课程实验学校授牌仪式,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小学、青岛西海岸新区青草河小学、深圳市宝安区裕安学校等51所学校被授予品质课程实验学校,西安市被授予品质课程实验示范区称号。最后,大会举行了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会旗交接仪式。
走向未来
激发新质文化 赋能区域发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学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
近年来,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径新方法,坚持聚焦“课堂”主阵地,深耕“陕西三个课堂”和“西安好课堂”,推动“品质课程”迭代升级,引领学校积极构建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同时,聚焦课堂改革重点和难点,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设立课堂创新、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研究中心,构建学校教学方式变革共同体,让学生更有创造性地学,让教师更有创造性地教。
2024年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在西安举办,既是对西安市深化课程改革成果的梳理和检验,更是西安市学习全国各地市优秀课程建设经验、不断凝聚教育改革力量、引进教育改革智慧的机遇和契机。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在全市掀起课程改革热潮,加速区域内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转化成型,促进区域学校课程内涵化、高品质发展。同时,激发广大学校、教师对“品质课程”的向往和追求,让先进教育理念、鲜活教学方法深植课堂,助力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