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张彦刚)10月3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近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之十一。报告指出,陕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实用人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陕西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提高和制度创新中求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实用人才,有力地支持了陕西的经济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
2023年,陕西省有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14299所,学生总数达到863.41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1.84%,比1949年提高15.96个百分点,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464人,是1949年的232倍。
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实现历史性跨越
建国初期,陕西基础教育十分薄弱。全省80%以上人口为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38%。1949年全省有普通中小学14461所,专任教师27764人,在校学生76.76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中学生33人、小学生553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9月,陕西107个县(市、区 ) 全面实现“两基”达标的历史性任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提前一年在西北五省区率先完成了“两基”任务,历史性地实现了在全省范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和基本上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同时,陕西还扎实推进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创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省107个县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共培育122所义务教育文化建设示范校,建成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107个,乡村少年宫68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7个,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140个,其中21个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同时,陕西聚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促进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断深化。截至2019年10月,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接入带宽均达到100兆以上,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从60%跃升到93.6%,“校校连、班班通、人人用”基本实现,全省95%的中小学校和90%的教师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并通过“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面向一线教师精准推送800余万条优质教育资源。
2023年陕西全省小学共有4191所,招生人数52.68万人,在校学生达303.19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9%,比1978年上升了4.33个百分点,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小学生767人,比1949年多214人;全省普通中学达到2111所,招生人数73.58万人,在校学生为207.4万人,比1949年增加52.6倍,平均每万人口中普通中学学生525人,是1949年的15.9倍;全省共有普通高中445所,在校生72.16万人,为1978年的 4倍。
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得到稳步发展
建国初期,陕西特殊教育十分落后,全省仅有1所盲聋哑学校,学生13人,1978年发展到5所,在校学生618人,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75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陕西的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81所,在校学生7563人,分别为1949年81倍和582倍,比1978年增加76所,在校人数增长11.2倍;专任教师1890人,比1978年增加22.9倍。
解放初期,陕西省共有4所幼儿园,入园幼儿344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教育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壮大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幼儿教育。2023年,全省共有幼儿园(含学前班)7576所,在园儿童由1978年的17.54万人增加到119.71万人,为1978年的6.8倍,教职工人数由1978年的9295人增加到17.83万人,为1978年的19.2倍;与1949年相比,幼儿园及入园幼儿数量都大幅度提高。
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及实施技术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1949年,陕西只有21所职业学校(含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4230人,专任教师210人。改革开放初期,中等职业学校达到89所,在校学生2.93万人,专任教师3297人,与解放初期相比获得长足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陕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