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丝路非遗焕新彩: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非遗美术馆开幕

丝路非遗焕新彩: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非遗美术馆开幕

2024-10-25 20:07:55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陈飞波)千年丝路,璀璨非遗!10月25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的校园里,丝路相望非遗美术馆正式揭幕。这座位于校园内的美术馆,收藏了包括剪纸、皮影、扎染、农民画以及通草画在内的五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尤为特别的是,被誉为“中国明信片”的通草画,其部分真迹从丝绸之路的西方终点——英国,历经漫长旅程,回到了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这些作品已有超过两个世纪的历史。  

在美术馆的揭幕仪式上,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同时成为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并且成为西安美术学院非遗保护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赵艳、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周园、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及校长吕菲共同为美术馆揭牌。

吕菲校长在讲话中分享了美术馆成立的背后故事。2023年底,来自英国麦克尔斯菲尔德镇的通草画收藏家——同时也是英国丝路基金会董事长的老布先生访问了学校。这次交流不仅促进了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与终点麦克尔斯菲尔德镇之间的文化碰撞,还促成了学校成为英国丝路基金会的文化交流基地。随后,老布先生决定将收藏的部分通草画捐赠给学校,使得这批珍贵的艺术品得以重返故土。这些通草画,作为19世纪初期海上丝绸之路出口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当时的中国风情。它们在返回西安之后,经过精心修复,与皮影、剪纸、扎染和农民画等非遗作品一起,被陈列于丝路相望非遗美术馆内。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指出,学院已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并获批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最近,学院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示了中国优秀的非遗艺术作品。现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成为学院非遗保护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标志着学院在新时代文化使命中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步骤。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刘振涛强调,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这座非遗美术馆不仅为校园内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开辟了新的空间。

最后,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及厅长高阳、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刘振涛、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委员及副校长李京昊、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赵艳的见证下,丝路相望非遗美术馆正式启用了它的文化使命。

(编辑:王熙玥)

(责编:李宗华)